蝴蝶效應!Mate60“賣爆”或使臺積電先進制程減產(chǎn)10萬片
導讀:目前,由于搭載新SoC的華為Mate60系列機型在國內(nèi)熱賣,在可預見的將來將進一步擠壓其他廠商市場份額,傳導至晶圓代工上游,臺積電先進工藝的投片量也將受到較大影響。
圖:麒麟9000S架構(來源:極客灣)
首先聲明,在官方披露之前,本號對于相關芯片的工藝、良率、代工廠等細節(jié)不做任何猜測和評價。
日前,中國臺灣地區(qū)供應鏈人士“手機晶片達人”提供了一條分析思路。他在社交平臺表示,考慮到市場對Mate 60 Pro的強勁需求,該機型在開售12個月內(nèi)累計銷量有望至少達到1200萬臺,帶動華為手機2023年出貨量有望增長65%至3800萬臺。
而國內(nèi)供應鏈有消息稱,本次Mate 60 Pro已加單至1500萬-1700萬臺。合理情況下,這意味著相關SoC的需求將達到15-17KK級別,正常良率情況下約107mm2的die size對應的12英寸晶圓則接近需要5萬片。如果年內(nèi)制造交付則需要12K以上的月產(chǎn)能,當然這只是理想情況下。
圖:12英寸晶圓
同時他分析,沒有外力干擾情況下,如華為2024年能夠銷售6000萬臺5G手機,則在全球市場TAM(市場總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主要SoC供應商聯(lián)發(fā)科+高通會減少6000萬顆5G手機芯片出貨量,換算之后也會間接使臺積電減少10萬片先進制程晶圓產(chǎn)量。
另外,手機SoC之外的非先進制程IC也將受到明顯影響,如Wi-Fi、PMIC等需求減少對臺積電等海外代工廠將帶來更大影響。而中國大陸正在大力擴產(chǎn)的邏輯產(chǎn)能,有可能直接受益于華為消費者業(yè)務的回歸,此消彼長將進一步影響全球晶圓代工格局,這就是巨型終端客戶的巨大影響力。
對于臺積電而言,這顆三年前無意射出的“子彈”,飛行1000天后還是擊中了自己。
圖:1041天
9月5日,知名分析師郭明錤發(fā)文稱,華為Mate 60 Pro出貨預估顯著提升,華為對產(chǎn)業(yè)與股市的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回歸中。展望2024年,華為手機或將成為全球手機品牌中出貨增長動能最強者。
在供應鏈部分,郭明錤指出,華為供應鏈因Mate 60 Pro的強勁需求而成為股市焦點,目前可分為以下四種。
1、半導體自主可控。中國受惠廠商有許多,主要如:唯捷創(chuàng)芯(L-PAMiD)、圣邦股份(電源)、南芯半導體(電源)、美芯晟(無線充電)與長電科技(封測);
2、非A股的半導體相關供應商。主要包括穩(wěn)懋(砷化鎵上游與生產(chǎn))、格芯(SOI)、與Murata(濾波器);
3、華為創(chuàng)新規(guī)格。華為是Android品牌中的衛(wèi)星通信推廣領先者,受惠廠商為華力創(chuàng)通(芯片);
4、光學可以說是華為最積極升級的規(guī)格之一,受惠廠商包括大立光(鏡頭)、舜宇光學(模組)、韋爾股份(CIS)、思特威(CIS)、比路電子(VCM)。
*博客內(nèi)容為網(wǎng)友個人發(fā)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