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專利:中興打開海外市場的金鑰匙
中國高科技企業(yè)走出國門,打開海外市場,中興是有代表性的一家,尤其是終端產品上,今天中國已經是美國第四大手機廠商,占美國的手機市場份額19.4%,每年在美國銷售千萬部手機,和幾乎所有的美國電信運營商都有合作,而且在市場上一直處于增長勢頭。除此以后,在印度、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日本這些市場,中興也有不俗的表現。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iyoush.com/article/267859.htm目前,中國手機企業(yè)發(fā)展迅速,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手機生產大國,知名品牌十幾個之多,差不多超過了世界知名手機品牌的總和,同時增長也非常迅猛。眾多企業(yè)在中國市場站穩(wěn)了腳跟,都開始把眼光盯向了國際市場,希望在這些市場有所作為,一些新興的企業(yè)也開始了國際化的嘗試,但是這些企業(yè)可能成功嗎?今天和中興美國CEO程立新、中興終端亞太獨聯體CEO張樹民和中興終端戰(zhàn)略與Marketing總經理毛謙進行了長時間的交流,他們對國際市場的理解和看法,以及他們曾經走過的路,對于很多想走出國門的中國企業(yè),也許是一個啟示和參考。
本地化
本地化是國際化的第一步。我們有一些企業(yè)在中國做得比較成功,也想把自己曾經成功的模式,復制到海外,在海外尋找突破口。中興的經驗的恰恰是,做好本地化,本地化不僅是聘用本地員工,了解本國的法律、法規(guī),還要研究本地文化,手機產業(yè)的運作模式,按照本地的特點進行市場運作。和一位中興領導聊產業(yè),說到小米,到的表述是,到了美國,小米就不再是小米了。雖然他本人并不希望把這個說法發(fā)表出來,但是我覺得他還是精確地表達了對于手機國際化的認識。到了一個新的國家,必須按這個國家的特點和風格來行事,這才能打開市場,找到機會。
中興美國CEO程立新有一個經常重復的說法非常有道理:用美國人聽懂的方式去溝通,用美國人能理解方式去行事。美國是一個以運營商為核心的市場,要打開美國市場必須和運營商形成合作機會。一款新手機上市,必須要做大量的投入,理解運營商和消費者的需求,網絡、功能、品質、售后服務、環(huán)保、社會責任各個方面都要考慮,還要進行復雜的嚴格的測試,最后才能獲利認證,這個過程是一個耗費時間,耗費財力的過程,這樣一個多輪的測試和認證可能會拖垮臺一些實力較差的小企業(yè)。如果不做這個測試與認證,你就無法進入手機市場。不依靠電信運營商,只依靠社會渠道,不僅市場空間小,同時要在品牌上進行大規(guī)模投入,這是絕大部分中國企業(yè)目前無法做到的。
這種認證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是通過一定時間積累,得到了國外運營商的認同,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以后合作就比較容易,這也是這幾年,中興在海外市場有很好增長的重要原因。
本地化還要理解不同國家的渠道和營銷模式,美國和亞洲完全不同,亞洲印度這樣的國家和日本市場也是完全不同,建立起有特色的營銷模式,這需要不同的地區(qū),不同國家進行不同的運作。中興幾乎所有的成功的市場,都是本地化做得好,對市場理解清楚,渠道和服務做得扎實的市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