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復蘇的一體兩面:日本設備涌入中國 國產廠商蓄勢“等風來”
連續(xù)三個季度,日本出口的半導體設備中,有超過一半賣給了中國。今年一季度,日本半導體制造設備、設備零部件、顯示面板設備等對中國大陸出口額同比暴增82%,達到5212億日元(約240億元人民幣),為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日本是我國的半導體設備主要進口來源國之一。在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其占有率達到三成,僅次于美國。
根據SEAJ統(tǒng)計,今年4月,該國半導體設備銷售額達到3891.06億日元(約合179.5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7%,創(chuàng)下17個月以來最大漲幅。
受此影響,日本多只相關概念股已在今年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包括半導體設備商東京電子、SCREEN、晶圓切割機供應商DISCO、測試設備商愛德萬測試、EUV光罩檢測設備商Lasertec等。
如今二季度進入尾聲,從5月末的統(tǒng)計預期數據來看,4-6月東京電子、SCREEN、愛德萬測試、DISCO營收都有望迎來增長,同比增幅在20%-40%區(qū)間。
其中,SCREEN還預計,今年4-9月中國銷售額占比將達49%水平。
大量進口海外設備,和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提升并不矛盾,而是行業(yè)快速發(fā)展的一體兩面。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1-4月,國內半導體設備進口總額為104.87億美元,同比增長88%。券商認為,設備進口額快速增長,配套的自供半導體設備額、設備國產化率有望迅速爬升。
在國產化需求的支撐下,中國大陸也連續(xù)四個季度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市場。從銷售額來看,據SEAJ統(tǒng)計,今年一季度全球半導體制造設備銷售額264.2億美元,同比下滑2%;中國大陸逆勢大增,同期增幅達到113%。
國產設備廠商蓄勢待發(fā)
雖然海外半導體設備公司上半年有較為強勁的股價表現,但交銀國際12日報告指出,大部分公司Q1業(yè)績事實上未能回到之前周期上行過程中(2021-2022年)的水平。與此同時,股價表現遠高于之前高點,或許是因為在AI基建周期上行的過程中,投資者對半導體全產業(yè)鏈有較高投資熱情。
相對海外同行股價而言,分析師稱,在技術水平不斷進步的背景下,大陸半導體設備公司的業(yè)績強勁增長,但股價或沒有真實反映這一趨勢。海外半導體設備股價或已充分反映業(yè)績預期,而內地半導體設備存在結構性機會,新質生產力思想指導下內地半導體行業(yè)資本強度或將進一步增加。
事實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yè)投資基金三期已于5月24日正式成立,注冊資本達3440億元人民幣,超過前兩期之和,彰顯了政府對半導體產業(yè)的支持力度。天風證券認為,國產化比例較低的領域(如先進制程產業(yè)鏈、存儲產業(yè)鏈等)有望獲得大基金的支持,相關領域公司或迎來加速發(fā)展的機遇。
從國產龍頭公司的情況來看,受下游晶圓廠擴產帶動,企業(yè)發(fā)貨及生產量等指標高增,德邦證券預計設備公司今年新簽訂單情況良好。
1)從存貨和發(fā)出商品的角度來看,北方華創(chuàng)、中微公司、拓荊科技等設備廠商24Q1存貨環(huán)比均有較大增長;
2)從生產量角度來看,拓荊科技、中微公司等均表示24Q1公司設備市場量顯著提升。今年新簽訂單增長有望帶動設備公司24/25年業(yè)績高確定性成長。
國金證券6月12日研報認為,隨著芯片庫存去化至合理水平,晶圓廠下半年迎來需求旺季,稼動率逐步提升,一些成熟制程大廠的資本開支有望重新啟動,代工大廠維持高資本開支疊加國內存儲大廠年內有望招標擴產,2024年國產半導體設備廠商有望迎來訂單大年。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fā)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