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與新視頻來了,東南大學對「室溫超導」LK-99奇特電阻行為的解釋
其實只是銅在導電?
最近,各國科學家有關韓國「室溫超導」材料 LK-99 的研究陸續(xù)出爐,持悲觀態(tài)度的人越來越多。
不過人們同時也認為,雖然可能不是超導,但 LK-99 所展現的特殊性質可能會推進凝聚態(tài)物理領域向前進步。人們對 LK-99 的認知仍遠算不上清晰,對其本質的猜測包括半導體、磁性材料、高導電無機聚合物等等不一而足。
8 月 14 日,東南大學侯強、魏瑋、周鑫、王欣悅、孫悅、施智祥等人的論文《Current percolation model for the special resistivity behavior observed in Cu-doped Apatite》提交到了預印版論文平臺 arXiv 上,這份最新研究對于 LK-99 的特性進行了一些解釋。
視頻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u4y1i7nu/
東南大學教授孫悅今天早上在 B 站上傳了視頻第一時間進行了解讀。有趣的是,他表示論文其實在上周四晚就已提交到 arXiv 平臺了,視頻也在那時已準備好,但可能因為話題過于敏感,論文直到周一才正式上線。
東南大學的團隊圍繞 LK-99 建立起了一種模型,來解釋它的奇特電阻行為。
論文鏈接:https://arxiv.org/abs/2308.05778
此前,在 8 月 2 日,孫悅所在的團隊表示在 110K 以下且常壓的情況下觀察到了 LK-99 的零電阻。但當時其表示這并不是室溫超導的證據,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索和測量。
接下來,我們來看下孫老師這次的視頻分析。
首先是圖 1,是對 Pb10-xCux (PO4) 6O 主相及銅和硫化二銅雜質樣品的 X 射線衍射(XRD)分析,XRD 是研究晶體物質和某些非晶態(tài)物質微觀結構的有效方法,也是科研人最常用的材料表征方法之一。
東南大學制成 LK-99 樣品的 X 射線衍射圖,主相 Pb10-xCux (PO4) 6O 以及雜質相 Cu 和 Cu2S。
同時,孫老師團隊也在論文中直觀標注了樣品上可能是銅的區(qū)域。他們也對這些區(qū)域進行了仔細地分析。成分分析結果表示,下圖中這樣的紅色區(qū)域的主要成分是銅或者銅、鉛組成的島。孫老師此后的模型也是基于這樣的成分分析提出的假設。
圖 2(a):樣品照片;(b)樣品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圖像;(c)整個樣品、(d)和(b)中紅色圓圈區(qū)域的能量色散 X 射線光譜(EDS)。(e)鉛、(f)銅和(g) 磷的能量色散 X 射線光譜圖。
其實從樣品照片(圖 2 a)上我們就能直觀地看到其中點綴著黃色的區(qū)域,很明顯是銅。為了驗證猜測,我們對材料進行仔細的 X 射線能譜(EDX)分析(圖 2f),可見銅分布并不均勻。若對指定區(qū)域(圖 2b 紅圈)分析可知銅摩爾比例超過 90%,可認為此區(qū)域基本由銅、鉛組成。
基于此分析結果,研究人員提出了假設。
以下是孫老師團隊在 LK99 上觀測到的四種特殊的電阻率行為(均在同一樣品上觀察到)。圖 3a 是很多科研團隊此前報告觀察到的半導體行為,即隨著溫度降低,電阻不斷上升,我們在大多數樣品上觀察到的都是這樣的結果。
圖 3:通過對同一樣品的不同區(qū)域進行四次測量獲得的電阻率與溫度的關系。
其中圖 3b 展示的正是孫老師在上一次視頻中提到的在 110K(約 - 163℃)以下近似零電阻的結果,其研究早些時候提交在 arXiv 上(論文《Observation of zero resistance above 100° K in Pb10?xCux (PO4) 6O》)。
孫老師也承認,上次的研究將其稱為零電阻不夠嚴謹,更為準確的說法是近似零電阻(或低于儀器分辨率的極小電阻)。
還有另外一種電阻行為,圖 3c 是 250K(約 - 23℃)的時候,電阻率抖降,但仍然不是零。此時可以觀察到一個線性下降的電阻曲線,7.1K 時電阻急速下降,研究人員認為此處和金屬鉛的性質接近(鉛的超導轉變溫度是 7.1K)。
基于這種觀察,研究人員提出一種滲流模型。簡單來說,我們可以認為在樣品內部形成了很多銅和鉛的「島」,如圖 3C。一般情況下島是互相分離的,所以會隨溫度降低呈現半導體特性。
但是若銅和鉛的區(qū)域非常密集,如圖 3f 中(但室溫下仍然是相互分離的),隨著溫度降低這些銅和鉛的島距離會逐漸接近,因此材料的電阻率會逐漸下降。這是因為電流通道上會有更多低電阻的銅和鉛起到作用。當溫度足夠低時,銅和鉛的區(qū)域互相聯通,形成了電流通路,絕大多數電流通過這種方式通行。
此時可通過四引線法檢測到電流很小,電壓也非常小,我們還會觀察到類似圖 3b 中非常小的近似零電阻情況。
另外還有一種最為極端的情況(如圖 3d)。在室溫條件下某些區(qū)域的銅和鉛連接成為通道,此時測量會顯示銅鉛通道的電阻。
以上就是東南大學團隊對于 LK-99 特殊電阻率特性的解釋。
該團隊也對磁化進行了詳細測量,并沒有發(fā)現任何邁斯納效應的信號。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在 LK-99 上目前沒有觀測到超導現象 。
圖 4:樣品的磁化強度。
在視頻的結尾,孫老師表示室溫超導是他們這樣的超導人的最終夢想和目標,他個人是愿意相信室溫超導是存在的。
雖然,這波室溫超導近乎已經被錘死。但正如孫老師所說,認為任何偉大的科學發(fā)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相信通過一代一代研究人員的努力,我們終會實現室溫超導。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fā)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