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調(diào)挑戰(zhàn) OpenAI,馬斯克成立 xAI,挖角 DeepMind、微軟等 11 位頂級 AI 人才坐鎮(zhèn)!
OpenAI 強勁的競爭對手新增一位、馬斯克的商業(yè)版圖再下一城,其最新成立的人工智能 xAI 公司正式亮相。
而之所以選擇在7月12日官宣,是因為馬斯克算好了心儀的數(shù)字“42”(23 年 7 月 12 日,23+7+12=42),他也希望借此紀念對他少年時期影響頗深的《銀河系漫游指南》的作者道格拉斯·亞當斯(Douglas Adams)。
那時道格拉斯認為,42 代表了宇宙、生命以及一切的終極秘密。
xAI 的成立,馬斯克希望它能“了解宇宙真實的本質(zhì)”,探尋理解中的超級 AI,「一旦你知道要問的正確問題,答案往往是最簡單的部分,正如我的英雄道格拉斯·亞當斯所說?!?/span>
集結(jié) Deepmind、微軟、特斯拉、學術界多位大佬
全新的 xAI 公司承載著馬斯克醞釀幾個月的作戰(zhàn) ChatGPT 的計劃,也體現(xiàn)了其想要最大程度尋求 AI 真理的野心。
為此,xAI 誕生起點就不低。
據(jù)其已經(jīng)上線的官網(wǎng)(https://x.ai/)顯示,xAI 公司將由馬斯克領導,并由 11 名 AI 研究人員組成初創(chuàng)團隊,這些都屬于 AI 領域頂尖的專家,他們曾在 Google、Deepmind 和 OpenAI 等公司工作。
NVIDIA AI 研究員 Linxi “jim”Fan 在 LinkedIn 發(fā)文評價道,「xAI 團隊是一支“全明星創(chuàng)始團隊”,人才密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寫的論文實在太多了,數(shù)不勝數(shù)。」
接下來,我們將簡單看一下馬斯克背后的 11 研究員組成的技術天團:
Igor Babuschkin
打開 Igor Babuschkin 的履歷,我們發(fā)現(xiàn)他不是在 Deepmind 干過,就是在 OpenAI 任過職。
根據(jù) Babuschkin 的 LinkedIn 頁面顯示,他在德國就讀技術學院,之后在 DeepMind 擔任研究工程師,開始了自己的職業(yè)生涯。
在 DeepMind 從研究員晉升到高級研究員且工作了近四年后,Babuschkin 從倫敦搬到了舊金山,并在那里作為技術人員加入了 OpenAI。
此后,他在 OpenAI 工作了近兩年,直到去年 3 月,又重新加入 DeepMind,擔任高級研究工程師。
彼時在 Deepmind 期間,Babuschkin 是 AlphaStar 的團隊成員之一,AlphaStar 是 DeepMind 擊敗人類冠軍的星際爭霸選手。同時,在 OpenAI 時,Babuschkin 也是 ChatGPT 項目成員之一。
今年 2 月,他結(jié)束了在 DeepMind 的工作,恰逢有報道稱馬斯克試圖招募 Babuschkin 來開發(fā)一款競爭對手的聊天機器人來“喚醒”ChatGPT。
如今 xAI 的初始陣容便有 Babuschkin 的身影,也證實了當初報道的真實性。
Manuel Kroiss
彼時被外媒披露馬斯克從 Deepmind 挖墻腳的主人公除了 Igor Babuschkin 之外,另一位便是 Manuel Kroiss。
Manuel Kroiss 此前在 DeepMind 擔任軟件工程師,任職時長有六年之久,更早之前,他是 Google 的方案工程師。他在強化學習和人工智能領域作出過重要貢獻,同時也是論文《Reverb: A Framework for Experience Replay》(https://arxiv.org/abs/2102.04736)的聯(lián)合作者。
Yuhuai (Tony) Wu
Yuhuai (Tony) Wu 在 2021 年取得多倫多大學機器學習博士學位。博士期間,他先后在 OpenAI 和 DeepMind 實習過。
博士畢業(yè)后,他加入 Google 做 Research Scientist,在 Google 的 Christian Szegedy 領導的 N2Formal 團隊中工作。同時也在斯坦福大學跟隨 Percy Liang 和 Jay McClelland 做博士后研究。
過去幾年間,他累計發(fā)布了 20 篇學術論文。
來源:https://yuhuaiwu.github.io/
Christian Szegedy
Christian Szegedy 則是以前 Google 妥妥的資深研究科技家,他自 2010 年便加入了 Google,任職將近 13 年。他在深度學習、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形式推理等維度有著豐富的經(jīng)驗。
他和 Sergey loffe 在2015年發(fā)表的《Batch Normalization: Accelerating Deep Network Training by Reducing Internal Covariate Shift》中提出了一種方法 BatchNorm,使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訓練更快,更穩(wěn)定,也被廣泛應用。
Jimmy Ba
相比前幾位來自產(chǎn)業(yè)界,Jimmy Ba 則是來自學術界。其本科和研究生均畢業(yè)于多倫多大學,后是在人工智能教父 Geoffrey Hinton 的指導下完成了博士學位。
畢業(yè)之后,自 2018 年起,他在多倫多大學擔任計算機科學系助理教授,重點研究神經(jīng)網(wǎng)絡學習算法、強化學習、計算認知科學等。
他與 Diederik Kingma 共同撰寫了 2014 年深度學習優(yōu)化論文,即《Adam: A Method for Stochastic Optimization》論文。根據(jù)科學網(wǎng)站 ResearchGate 的數(shù)據(jù)顯示,這是人工智能領域被引用次數(shù)最多的論文,被引用次數(shù)為 95,460 次。
Toby Pohlen
Toby Pohlen 本科和碩士均畢業(yè)于德國亞琛大學(RWTH Aachen University)。曾在 Google DeepMind 工作過六年,主要擔任研究員,期間也參與了 AlphaStar 系統(tǒng)的開發(fā)。
Ross Nordeen
在開啟新創(chuàng)業(yè)公司之際,馬斯克拉來了自己旗下的另一家公司人才來救場,Ross Nordeen 便是其中一位。在構(gòu)建 Twitter 2.0 時,Ross Nordeen 被任命為特斯拉超級計算和機器學習部門技術項目經(jīng)理。
Kyle Kosic:OpenAI 前工程師,2021 年入職,在今年 5 月出走 OpenAI,加入馬斯克新戰(zhàn)隊。
Greg Yang:前微軟研究院研究員。
Guodong Zhang: DeepMind 前研究科學家。他曾在 Google Brain 和 Microsoft Research 實習,并在多倫多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Zihang Dai:Google 前研究科學家。
不難看出,馬斯克的 xAI 公司戰(zhàn)隊組建,Google DeepMind 貢獻了大部分的力量,此次 11 個人的初創(chuàng)團隊中,有 7 位曾在 DeepMind 任過職。剩余四人中,分別來自微軟、特斯拉、OpenAI 和學術界。
更為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還有 4 位是華人,占據(jù)了三分之一的比例。
陣容可謂強大。有了這樣的基礎,無疑也讓 xAI 公司上路更快一些。
蓄謀已久的 xAI 來了!
其實馬斯克成立 xAI 并非心血來潮,而是蓄謀已久。
對于馬斯克這個“探險家”而言,他先后掌管著特斯拉、SpaceX、Twitter、Neuralink、Boring Co. 以及現(xiàn)在的 xAI 六家公司。
xAI 的成立,也是其想要公開與 OpenAI 在 AI 領域的較量,而不是止步于日常的“口水戰(zhàn)”。
眾所周知,2015 年 OpenAI 成立時,得到了馬斯克和 Reid Hoffman 等億萬富翁科技名人的支持。他們本來打算向 OpenAI 投資了 10 億美元,致力于更好的 AI 構(gòu)建。
遺憾的是,馬斯克和 OpenAI 只是友好地相處了三年,后因內(nèi)部管理等問題,馬斯克宣布退出,并拒絕如約支付一大筆捐贈,最終不歡而散。
2019 年,OpenAI 發(fā)現(xiàn)要想成為一家尖端人工智能公司,運營成本將會上升,于是他們決定從一家非營利組成轉(zhuǎn)變?yōu)?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一個營利性實體,以便籌集足夠的資金來支付訓練最尖端的 AI 模型所需的計算能力。此后我們知曉微軟拿來 10 億美元的投資,并為 OpenAI 提供了基礎設施技術,二者一起搭建了一臺超級計算機來訓練 ChatGPT 等等。
在馬斯克看來,OpenAI 與微軟的聯(lián)手,讓這家非營利公司不僅變成了營利性質(zhì)的,還成為由微軟控制的閉源企業(yè)。
這與他最初想要投資 OpenAI 的想法背道而馳。
與此同時,因為擔心不可控的 AI 會到來,馬斯克也積極參與簽署了一份“暫停訓練比 GPT-4 更強大的系統(tǒng),期限為六個月”的公開信,希望能讓 OpenAI 等主流公司暫緩腳步。
然而,面對 AI 時代已至的趨勢,馬斯克在網(wǎng)絡上公開抨擊了 OpenAI 幾次之后,便不斷透露自己要加入 AI 賽道,打造一款 ChatGPT 的競品。
今年 3 月,有報道稱,根據(jù)一份州政府公告顯示,馬斯克創(chuàng)建了一家名為 X.AI 的新人工智能公司,該公司在內(nèi)華達州注冊。
馬斯克是該公司唯一在冊的董事,馬斯克家族辦公室主任 Jared Birchall 是該公司的秘書。X.AI 已經(jīng)授權(quán)為這家私人公司出售 1 億股股票。
后來也有傳言表示,馬斯克豪擲千金購買了 10000 個 GPU 為新公司做好充足準備。
如今 xAI 公司終于被揭開了神秘的面紗,該公司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 Greg Wang 在 Twitter 上表示,xAI 的目標是通過為大型神經(jīng)網(wǎng)絡開發(fā)數(shù)學“萬有理論”,將人工智能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這種機器學習技術在過去主導了人工智能十年。
“這種人工智能將使每個人都能以以前難以想象的方式理解我們的數(shù)學宇宙?!?/span>
xAI 優(yōu)勢
此次,馬斯克進入 AI 領域,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根據(jù) xAI 網(wǎng)站顯示,該公司也在由人工智能安全中心主任 Dan Hendrycks 擔任顧問。不過 xAI 官方對外透露除了初創(chuàng)團隊成員之外,再無其他實質(zhì)性內(nèi)容。
外媒 The Wired 認為,現(xiàn)階段而言,xAI 似乎缺乏與 OpenAI、微軟、Google 相匹配所需的云計算能力。因為 AI 大模型和系統(tǒng)的研發(fā)需要有巨大的計算能力和數(shù)據(jù)支撐,那 xAI 最終會靠什么取勝,也許還需要馬斯克通過時間來交出答案。
不過,馬斯克也在 xAI 官網(wǎng)上表示,xAI 公司是獨立于 X Corp 的公司(馬斯克今年早些時候?qū)?Twitter 合并入的母公司),但是它會與 X (Twitter)、特斯拉和其他公司密切合作。
要論這個合作范圍,其實就很廣了,因為馬斯克旗下:
Twitter 平臺的數(shù)據(jù)集可以用來訓練類似于 ChatGPT 背后的大模型,這正如NVIDIA AI 研究員 Linxi “jim”Fan 評價的,“X.ai 是唯一一家能夠直接合法訪問如此龐大且日益擴展的語料庫的人工智能公司。”;
特斯拉設計的專用 AI 芯片,可以為 AI 構(gòu)建大型計算集圈方面提供豐富的經(jīng)驗;
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與 xAI 公司實現(xiàn)共贏。
另外,在人才方面,馬斯克也不是一次動用旗下整體資源來互助了,早些時候特斯拉和 SpaceX 共用一位材料工程副總裁;去年 10 月份馬斯克以 440 億美元收購 Twitter 后,特斯拉的工程師“自愿”到 Twitter 工作。
這無疑都是馬斯克自創(chuàng) xAI 的優(yōu)勢。對此,LinkedIn 和初創(chuàng)公司 Inflection AI 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 Reid Hoffman 評價道,“Elon 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企業(yè)家之一” 。
而外界網(wǎng)友對于馬斯克的再創(chuàng)業(yè),更是激動地為其送上了系列的表情包、海報“搖旗吶喊”:
更勝的是,馬斯克不久后也親自下場,調(diào)侃道:「希望這一次,扎克不要再復制粘貼了」。
參考:
https://x.ai/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3-07-12/musk-unveils-xai-as-way-to-understand-true-nature-of-universe#xj4y7vzkg
https://www.wired.com/story/fast-forward-elon-musks-xai-chatgpt-hallucinating/
*博客內(nèi)容為網(wǎng)友個人發(fā)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