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博后、拿到青基,我選擇做高中老師
一轉眼又過了幾年了,成年人的時光總是過得這么快。
這幾年里,我拿到了博士學位,拿到了博士后證書,拿到了國自然青年基金,并且已經(jīng)入職中學將近半年了。
四年前的我還在興致勃勃地開展我的研究計劃,怎么也不會想到今天的職業(yè)選擇。
有一次去機場接一位功成名就的教授回國做講座,教授問我是不是打算做科研,我說是的,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天賦夠不夠。
教授說做科研不需要天賦。我當時以為教授說笑話就哈哈哈過去了,但是我現(xiàn)在卻很想知道,如果做科研真的不需要天賦,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
博后剛開始的時候還是信心滿滿的,覺得自己經(jīng)歷了博士7年的科研訓練,已經(jīng)掌握了不少實驗技術,也有成熟的研究思路,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嘗試精神還不錯,還是可以有一番作為的。
剛開始的時候我還申請了學校的博后宿舍,每個周會在學校住兩個晚上,做實驗做到晚上九點到十點,回去洗洗就睡了。
然而博后的第一年實驗一直不順,基金也一直不中,內心里的焦灼逐漸積累。
我現(xiàn)在想,如果第一年我就得到了比較好的正反饋,也許就會繼續(xù)走科研這條路了。
19年底去申請一個學校級別的基金,答辯的時候被院長質疑研究的課題沒有意義,說我是諸位申請人里寫得最差的。
我回家哭了一場,開始認真思考是不是一定要走科研這條路。
當后來決定放棄以后,久違地感受到輕松。一直以來的自我懷疑、焦慮、惶惶不可終日全部消失了,我甚至可以以旁觀者的角度觀察體制內苦苦掙扎的人,并反思這種生活方式的合理性。
至于做高中老師,是我在諸多選擇中最中意的一個選擇。
首先從我個人的成長過程來說,自己在自我認知、自我接納方面走了很多的彎路,在心理調試與為人處世方面也經(jīng)歷了很多的波折,我自己也遇到很多很優(yōu)秀但不快樂的同齡人。
我很希望自己能夠回到高中,與年輕人交流,理解他們,給他們分享我對人生的理解,讓他們少一些困惑。
人是沒有辦法穿越回過去的,如果我的舉動能夠對我的學生有少許正面的影響,對他們的人生有少許促進的意義,我想這就是我的成功,這就是我穿越的方式。
其次,我認為自己以前做的是自然科學方面的研究,現(xiàn)在我轉向基礎教育,可以做教育學、心理學的研究,是社會科學的范疇。
還記得研一的馬哲課,老師讓我們去讀恩格斯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那是我第一次體會到社會科學的魅力。
自從放棄科研以后我又開始讀書,讀項飚的《把自己作為方法》,讀《優(yōu)秀的綿羊》,讀《許倬云說美國》等等,我感到從日常中提取經(jīng)驗,總結規(guī)律,預測發(fā)展,無疑同樣也是科學,我對此的興趣甚至高于自然科學。
我想我之后也許會成為一名專家型的老師,我的所見所聞都將是我的研究對象。
后來入職了一所并不是很厲害的中學,非常感謝校長具有嘗試精神招我進來,并給我很大的自我發(fā)展的空間。學校的老師們也很友好,幫助我盡快地融入。
我的學生們開始喜歡我,目前我收到了一袋干脆面,兩塊糖和一朵玫瑰。
我每天的工作都還挺多,但只是多,并沒有超出我能力范圍的工作,也沒有讓我心理壓力很大的工作,我非常喜歡自己目前的狀態(tài)。
最后一段寫給找到這里的高一八班的同學,我喜歡你們活躍的課堂氣氛。
我小時候太乖了,但并不快樂。我喜歡古靈精怪的小孩子,我覺得小孩就應該是這樣的。
我不怪你們老是氣我,我喜歡自己“美強慘”的人設,我在與你們的斗智斗勇中感受到了快樂。
不要因為我是博士就對我畢恭畢敬,不要以為我“應該”去某些學校。
為什么博士就代表了水平高呢?為什么博士就只能去頭部中學呢?為什么你們不配有博士做老師呢?我希望你們能有自己的思考,不要拘泥于已有的觀念。
轉載本文請聯(lián)系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注明本文來自賈計榮科學網(wǎng)博客。
鏈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8496-1317274.html
編輯 | 宗華
排版 | 郭剛
*博客內容為網(wǎng)友個人發(fā)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