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研究機構 DIGITIMES Research 觀察指出,在 2012年4月下旬,各主要面板廠紛紛公布2012年第一季營運成果,不但可以看出各面板廠商的營運表現(xiàn)及競爭實力,也可以對未來景氣動向及次世代技術、生產線的發(fā)展有更深刻的了解。
DIGITIMES Research資深分析師兼副主任黃銘章分析,在全球前五大面板廠商中,以三星電子三星顯示面板事業(yè)的營運表現(xiàn)最佳,不但營收較 2011年同期成長,且是五大廠商中唯一轉虧為盈者。三星電子顯示面板事業(yè)包括 LCD 事業(yè)及Samsung Mobil
- 關鍵字:
三星 OLED
- 據(jù)國外媒體OLEDnet報道,LG已經與開始Joosung 以及Avaco 兩家韓國公司簽訂合約,為3.5代OLED 塑料基板(即韌性OLED)的量產做準備,目前LG已經投資建立OLDE韌性屏幕生產線,并計劃把這種韌性屏幕應用到未來的移動設備當中。
消息稱,LG的韌性OLED將和三星的韌性屏幕原型一樣采用相同的技術,同樣是采用聚酰亞胺涂層基板以及直接放射RGB子像素的技術制造。
據(jù)了解,LG一共斥資1.76億美元與 Joosung 以及Avaco 公司簽訂合同,這兩家公司將作為封裝設備的供
- 關鍵字:
LG OLED
- 道瓊社報導,三星電子10日宣布,最新款55吋超薄型OLEDTV將在今(2012)年下半年開賣,一開始的售價將為10,800,000韓圓(9,460美元)。
三星電視部門主管Kim Hyun-suk 10日表示,OLEDTV可能要花2-3年才能成為市場主流,主要是受到價格過高的影響。
韓國時報(Korea Times)報導,三星電子電視部歐洲行銷長Michael Zoeller 4月15日在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IFA)全球記者會上宣佈,最新設計的55吋OLED TV將在IFA展覽會上首度展出
- 關鍵字:
三星 OLED
- 據(jù)美國彭博社5月10日報道:亞洲最大的電子產品制造商三星電子,從今年下半年起將開始出售OLED(有機發(fā)光顯示器)電視,借此來獲得其在新興電視市場的領導地位。
據(jù)三星公司介紹,在推向全球市場之前,OLED電視會率先在韓國開售。具體售價將至少是同尺寸平板電視的兩倍。
國際電視市場的銷量在去年迎來了自2004年以來的首次下降。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去年美國市場的平板電視銷量從2011年的3910萬臺下降到了3710萬臺。
目前,三星公司和其最強勁的對手LG電子競相推出新功能電視吸引消費者,試圖改變
- 關鍵字:
三星 OLED
- 2012年初的美國拉斯維加斯CES展上,韓系電視企業(yè)三星和LG分別展出了55寸的OLED電視,并作出承諾,將于2012年年內正式將OLED電視產品投放市場。OLED不是第一次在CES出現(xiàn),甚至不能算是全新的技術,但卻是電視顯示技術下一個??康母蹫场?
與LCD技術相比,OLED技術更省材料;與LED技術相比,OLED畫面色彩顯示效果更棒;與等離子相比,OLED客觀賞角度更大。除此以外,OLED生產線可以從LCD生產線改造而來,鑒于目前LCD的每況愈下,很多擁有LCD生產線的企業(yè)對此事喜聞樂見的;O
- 關鍵字:
OLED 面板
- 一、OLED的優(yōu)點 1、厚度可以小于1毫米,僅為LCD屏幕的1/3,并且重量也更輕;2、固態(tài)機構,沒有液體物質,因此抗震性能更好,不怕摔;3、幾乎沒有可視角度的問題,即使在很大的視角下觀看,畫面仍然不失真;4、響應時
- 關鍵字:
概述 缺點 技術 彩色 OLED
- 2012年初的美國拉斯維加斯CES展上,韓系電視企業(yè)三星和LG分別展出了55寸的OLED電視,并作出承諾,將于2012年年內正式將OLED電視產品投放市場。OLED不是第一次在CES出現(xiàn),甚至不能算是全新的技術,但卻是電視顯示技術下一個??康母蹫?。
與LCD技術相比,OLED技術更省材料;與LED技術相比,OLED畫面色彩顯示效果更棒;與等離子相比,OLED客觀賞角度更大。除此以外,OLED生產線可以從LCD生產線改造而來,鑒于目前LCD的每況愈下,很多擁有LCD生產線的企業(yè)對此事喜聞樂見的;O
- 關鍵字:
三星 OLED
- 日本媒體日刊工業(yè)新聞稱,松下Panasonic計劃投下200-300億日元用于2年內利用生產液晶面板的姬路工廠建立OLED面板的生產技術。報導指出,Panasonic將于姬路工廠內建立第5-6代OLED面板試產線,以借此蓄積生產技術,生產用于大尺寸電視及商用顯示器的OLED面板。報導并指出,為了避免單獨進行量產將耗費巨額資金,故Panasonic很有可能將和其他面板廠合作生產OLED面板。
Panasonic社長大坪文雄曾于1月11日在CES展上表示,Panasonic于OLED電視事業(yè)的起步雖
- 關鍵字:
松下 OLED
- 今年以來政府祭出政策為OLED面板產業(yè)提供沃土,力求大陸企業(yè)在國外企業(yè)的夾擊下,仍能成長茁壯。
為推動大陸OLED產業(yè)發(fā)展,中國國務院1月初發(fā)布“工業(yè)轉型升級規(guī)劃(2011年至2015年)”,將OLED產業(yè)定為重點發(fā)展物件。
工信部電子資訊產品管理司處長王勃華指出,政府正透過對技術開發(fā)等方面提供資金支援,以扶持OLED產業(yè)發(fā)展,加快擴大中小尺寸OLED面板的量產規(guī)模,并促進大尺寸OLED面板研發(fā)。
工信部近日還打造合肥新站區(qū),要將該區(qū)做為電子資訊(新型平版顯示
- 關鍵字:
三星 OLED
- 三星方面主要管日前透露,索尼目前正尋求向三星電子采購新一代有機發(fā)光二極管(OLED)面板,用于索尼的新系列電視機。索尼CEO平井一夫在上周透露公司有意收購新電視技術后,三星高級主管立即飛往東京同平井一夫面談相關事宜。
三星高管透露,索尼最快明年初推出新Bravia系列OLED電視,索尼希望采用三星生產的OLED屏幕。目前,三星正在就采購價格與數(shù)量同索尼方面商談。事實上,三星與索尼的高級主管上周已舉行過會談討論交易細節(jié)。
三星與索尼此前曾有過長達7年的LED合作關系,但在索尼公布年度虧損高達
- 關鍵字:
索尼 OLED
- 日本消費電子巨頭索尼集團發(fā)布預虧公告,將2011財年凈虧損預估從2月的27億美元調高到64。1億美元。這是索尼自去年底以來的第二次調升虧損預期。
平井一夫接任索尼CEO剛滿兩周,對以其為首的索尼管理層來說,本周公布的復興電子業(yè)務的改革方案中,如何讓過去8年出現(xiàn)80億美元虧損的電視業(yè)務扭虧是2013年前的最大任務。
從索尼(中國)有限公司得到的改革方案:索尼的短期目標是在2013財年實現(xiàn)電視業(yè)務扭虧。為此,索尼今年將改變業(yè)務結構,如提升設計效率及減少產品型號數(shù)量(2012財年與2011財年相
- 關鍵字:
友達 OLED
- 據(jù)日本媒體報道,松下集團近日對外宣布計劃投資200-300億日圓研發(fā)OLED面板量產技術。
據(jù)了解,松下計劃2年內將姬路工廠的第5—6代OLED面板生產線作為試驗線,對OLED面板量產技術進行研發(fā)。此前有消息稱索尼將與臺灣面板巨頭友達成立OLED電視和面板的合資工廠,松下表示此次為了避免單方量產將耗巨款,公司考慮也像索尼一樣可能將會采取與其他廠商合同的方式進行OLED面板量產技術的研發(fā)。
今年年初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2012年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上,韓國三星電子和LG兩家公司展
- 關鍵字:
松下 OLED
- 韓國媒體中央日報日文版20日報導,三星電子社長李在镕已與Sony新任社長平井一夫(于4月1日升任社長)進行了首次的會談。報導指出,據(jù)三星電子表示,李在?于4月19-20日期間拜訪了Sony、Panasonic、東芝等日本主要顧客,而三星電子副社長崔志成、三星電子計算機存儲器芯片事業(yè)負責人權五鉉也同行。
報導指出,三星電子關系人士表示,此次的拜訪為三星電子與日本顧客之間例行性的年度新春拜訪。惟報導并指出,根據(jù)業(yè)界人士表示,三星電子可能和Sony平井社長就大尺寸OLED面板的供應等新合作事項進行了討
- 關鍵字:
Sony OLED
- DIGITIMESResearch指出,OLED應用在照明上具有輕、薄、光源分布均勻、可撓、多彩等優(yōu)勢,打破傳統(tǒng)照明及LED照明體積大、僵硬、厚重(當LED加上散熱模塊時)等印象,也因OLED具上述獨有的特性,故能開拓其它照明技術尚未
- 關鍵字:
OLED 照明
- 第七節(jié)、OLED的優(yōu)缺點一、OLED的優(yōu)點1、厚度可以小于1毫米,僅為LCD屏幕的1/3,并且重量也更輕;2、固態(tài)機構,沒有液體物質,因此抗震性能更好,不怕摔;3、幾乎沒有可視角度的問題,即使在很大的視角下觀看,畫面仍
- 關鍵字:
OLED 詳解
mod688bgb-oled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chuàng)建詞條mod688bgb-oled!
歡迎您創(chuàng)建該詞條,闡述對mod688bgb-oled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mod688bgb-oled的朋友們分享。
創(chuàng)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yè)會員服務 -
網(wǎng)站地圖 -
聯(lián)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