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介紹達芬奇技術的解讀文獻及應用案例,供大家參考。
解讀達芬奇技術
達芬奇技術是一種數字圖像、視頻、語音、音頻信號處理的新平臺,一經推出,就受到熱烈歡迎,以其為基礎的應用開發(fā)層出不窮。該技術是一種內涵豐富的綜合體,包含達芬奇處理器、軟件、開發(fā)環(huán)境、算法庫和其他技術支持等。正因為涉及的技術面廣,因此有比較高的技術門檻。
視頻跟蹤算法在Davinci SOC上的實現與優(yōu)化
本文在基于雙核DM6446的系統(tǒng)平臺上,利用改進后的跟蹤算法實現了智能目標跟蹤系統(tǒng)。該算法可以成功跟蹤目標,
- 關鍵字:
DSP ARM DM6446
- 引言
本文采用ARM+DSP雙核架構的OMAP3530系列的處理器,道路圖像處理部分由支持浮點運算的DSP核來完成,圖像采集工作和系統(tǒng)的控制工作由ARM核來完成,這樣的作業(yè)分配提高了系統(tǒng)的實時性、集成性和可靠性。
車道線識別算法研究
本文提出的車道線識別算法的流程如下圖1所示,首先通過OV7670攝像頭捕獲道路圖像,然后按照流程圖中的步驟處理圖像,最后得到清晰的車道標志線,為以后智能車輛路徑規(guī)劃和避障提供支持。
道路圖像灰度化
圖像灰度變換是對圖像像素進行拉伸,從而擴大圖
- 關鍵字:
OMAP3530 ARM OV7670
- 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微軟和英特爾為推動PC產業(yè)的發(fā)展,組成了所謂的Wintel聯盟,即兩家公司在PC產業(yè)內密切合作,以推動Windows操作系統(tǒng)在基于英特爾CPU的PC機上運行,掌握著計算機行業(yè)的大權。然而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Wintel聯盟逐漸成為過去式。但去年下半年,Windows平板在國內的銷量出現幾何級成長,微軟和英特爾同時發(fā)力,Wintel聯盟大有卷土重來之勢。
- 關鍵字:
Wintel ARM 微軟
- 美商賽靈思(Xilinx)宣布400萬邏輯單元元件出貨,可提供等同于5,000萬以上ASIC邏輯閘,元件容量更比競爭產品高出4倍。首批出貨的Virtex UltraScale VU440 FPGA是新一代ASIC及復雜的SOC原型設計與模擬仿真的好選擇。除了具備等同于5,000萬的ASIC邏輯閘及高I/O腳數,Virtex UltraScale VU440 FPGA更運用了UltraScale架構的類ASIC時脈、新一代布線技術及各種邏輯模塊強化功能,提供元件使用率,適用于ASIC原型設計和大型模擬仿
- 關鍵字:
Xilinx ARM VU440
- 在2013年分別由蘋果在iPhne 5s首度搭載64位元架構設計的A7處理器,同時Qualcomm也在同年宣布推出旗下首款64位元架構設計處理器Snapdragon 410之后,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款中階價位手機已經導入64位元架構,而以處理器架構設計授權為主的ARM,稍早也預測2015年將有過半智慧型手機都將采用64位元架構設計,同時額外支援LTE通訊機能的機種售價也將低于70美元。
在先前訪談中,ARM方面便認為基于更多記憶體定址能力、更高處理效率與效能表現等因素,
- 關鍵字:
ARM 64位 LTE
- e絡盟日前宣布供應基于ARM Cortex-A5微處理器的Atmel Xplained SAMA5D4-XULT評估板,其提供的開發(fā)套件有利于用戶開發(fā)出高性能特定應用并進行原型設計與評估。
SAMA5D4-XULT開發(fā)套件包含一個4Gb DDR2外部存儲器、一個以太網物理層收發(fā)器、2個SD/MMC接口、2個主USB端口及1個設備USB端口、1個24位RGB LCD接口、1個HDMI接口以及多個調試接口。
SAMA5D4-XULT開發(fā)套件具備的豐富外設可為大量用戶接口應用提供理想選擇。其中,
- 關鍵字:
e絡盟 ARM Cortex-A5
- 展訊通信 2014 年營收達到 12 億美元,較 2013 年營收 10 億美元同比增長 20%。銳迪科受清華紫光與浦東科投競購影響較大,2014 年營收為 2.4 億美元,而2013 年第二季度單季營收為 1.103 億美元,下滑明顯。兩家公司 2014 年合計近 15 億美元,與預期基本相符。
此前,展訊通信董事長兼 CEO 李力游博士表示,2014 年展訊通信芯片出貨量為 4.5 億顆,其中近 2 億顆為智能手機芯片,銳迪科芯片出貨量為 1 億顆,在2014年底兩家完成整合后,總出貨量合計
- 關鍵字:
展訊 CPU 英特爾
- 意法半導體 (STMicroelectronics,簡稱ST) 發(fā)布其獲獎產品 BlueNRG Bluetooth® SMART[1] 網絡處理器的最新款產品。新處理器可支持最新的藍牙 4.1 規(guī)范,并為延長電池供電產品的續(xù)航時間,引入了 1.7V 電壓工作模式。
新的BlueNRG-MS 網絡處理器集成功能完整的 Bluetooth PHY 和 2.4 GHz 射頻電路、以及符合藍牙 4.1 協(xié)議棧的 ARM® Cortex®-M0 微控制器和 AES-128 加密演算
- 關鍵字:
意法半導體 Bluetooth ARM
- 超低功耗集成電路領導廠商Ambiq Miacro公司發(fā)布4款Apollo系列32位ARM? Cortex-M4F微控制器(MCU)產品,在真實世界應用中,其功耗通常比性能相近的其它MCU產品降低5至10倍,使得可穿戴電子產品和其它電池供電應用的電池壽命大大延長。Ambiq使用專利亞閾值功率優(yōu)化技術(Subthreshold Power Optimized Technology, SPOT)平臺來實現驚人的功耗降低。
原本設計為使用電池能運作數天或數周的可穿戴設備,可經過設計或重新設計運作
- 關鍵字:
Ambiq ARM MCU
- 隨著無線數據吞吐量的爆炸式增長,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和無線電設備在改進方面面臨著巨大壓力。目前的重點放在4G LTE。4G網絡正在世界各地大規(guī)模部署。而且現在我們看到5G網絡的早期研發(fā)工作也已經展開,其目標是在4G網絡的基礎上將數據容量再提升上千倍。這種新興的技術發(fā)展給系統(tǒng)廠商提出了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新要求——他們必須提升系統(tǒng)集成度和系統(tǒng)性能,降低系統(tǒng)材料清單(BOM)成本,提高設計靈活性,并加速產品上市進程等。
傳統(tǒng)ASIC器件支持的硬件解決方案雖然可以實現功耗和成本目標,但偶
- 關鍵字:
無線應用 ARM Cortex A9
- 蘋果對于處理器的性能和功耗要求,使得其短期內不大可能讓Mac轉向ARM平臺。除非蘋果自己設計的CPU能夠達到甚至超過Intel的CPU的性能和功耗,蘋果才會考慮脫離Intel平臺,正如當年脫離PowerPC平臺一樣。
- 關鍵字:
ARM Mac 英特爾
- 網絡處理器芯片是構建網絡通信設備的核心器件,設計復雜,研發(fā)投入巨大,國產化難度較高。這里試圖在充分分析網絡處理器設計挑戰(zhàn)及技術發(fā)展趨勢的基礎上,提出一條切實可行的網絡處理器芯片國產化之路。
- 關鍵字:
網絡處理器 CPU 嵌入式 201501
- 之前業(yè)界傳言稱蘋果可能會考慮讓Mac電腦采用自家ARM處理器。英特爾CEO布萊恩.科茲安尼克周五在采訪當中表示,2家公司關系穩(wěn)定并且強壯,并重申了英特爾對性能,價格,商業(yè)競爭的策略。布萊恩.科茲安尼克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蘋果總是選擇可以為他們提供最大性能和創(chuàng)新的供應商,蘋果然后在這些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我們的工作是繼續(xù)提供這部分能力,比我們的競爭對手做得更好,讓蘋果想用我們的零件?!?
布萊恩.科茲安尼克對ARM處理器驅動Mac可能性發(fā)表了看法:“我們聽到了
- 關鍵字:
英特爾 Mac ARM
- 指令集可分為復雜指令集(CISC)和精簡指令集(RISC)兩部分,代表架構分別是x86、ARM和MIPS。
ARMRISC是為了提高處理器運行速度而設計的芯片體系,它的關鍵技術在于流水線操作即在一個時鐘周期里完成多條指令。相較復雜指令集CISC而言,以RISC為架構體系的ARM指令集的指令格式統(tǒng)一、種類少、尋址方式少,簡單的指令意味著相應硬件線路可以盡量做到最佳化,從而提高執(zhí)行速率。因為指令集的精簡,所以許多工作必須組合簡單的指令,而針對復雜組合的工作便需要由編譯程序來執(zhí)行。而CISC體系的x8
- 關鍵字:
x86 ARM MIPS
- 在此次CES 2015期間,筆者與ARM行動解決方案部門總監(jiān)James Bruce進行簡單訪談。其中,James Bruce認為行動裝置依然有相當成長動能,雖然不若幾年前主要在效能、機身厚度設計的改變讓使用者明顯感受,但行動裝置驅使人們改變生活型態(tài)的力道依然強勁,同時也認為物聯網將會是下一個藍海,而智慧穿戴裝置則會是相當有趣的發(fā)展。
根據ARM行動解決方案部門總監(jiān)James Bruce表示,行動處理器至今已經約有40倍演進成長,同時進一步驅使處理效能、繪圖表現增進,同時也因為制程等技術演進,也讓
- 關鍵字:
ARM 物聯網
arm cpu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chuàng)建詞條arm cpu!
歡迎您創(chuàng)建該詞條,闡述對arm cpu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arm cpu的朋友們分享。
創(chuàng)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yè)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備案](https://webstorage.eepw.com.cn/images/2013/index/biaoshi.gif)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