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特爾的日子不太好過,第三季度利潤下滑,CEO歐德寧宣布提前退休,市值被高通超過,原本指望借“機”翻身的超極本也并未實現(xiàn)預計增長,智能手機所占市場份額還微不足道……
導致今天英特爾窘境的深層次原因只有一個——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加速到來一而再地打亂英特爾主動擁抱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步伐。目前擺在英特爾面前的,已經(jīng)不再是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領域復制其PC霸主地位這一任務,而是如何維持PC陣營的市場份額,并避免競爭對手侵蝕其服務器
關鍵字:
英特爾 平板電腦 PC
9月初在IDF發(fā)布會上的意氣風發(fā)還未淡出媒體記憶,英特爾CEO歐德寧時隔兩月卻黯然宣布將提前退休,如此“功未成身先退”究竟是為何?作為公司歷史上第五位CEO,歐德寧執(zhí)帥期間成績斐然。在他接任CEO前一年,英特爾營收為305億美元,而2011年英特爾實現(xiàn)營收540億美元,增幅達77%。但不可否認的是,英特爾低估了PC需求下滑的程度,推出的所謂“超極本”未能成為PC戰(zhàn)場之后的又一增長點,并且其最大的失誤是錯過了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發(fā)展契機,眼睜睜地看著以高通等為主
關鍵字:
英特爾 超極本
英特爾將攜搭載第三代智能英特爾@酷睿TM處理器的筆記本再塑全新用戶體驗,強力開啟“不插電?行走舌尖上的海南”活動。此次活動中,英特爾將把活力與創(chuàng)想帶到度假勝地海南,同時,也將把酷睿芯的強大體驗再次推至時尚潮流的最前沿。
關鍵字:
英特爾 處理器
11月26消息,據(jù)國外媒體報道,英特爾即將推出一批酷睿i5和i7處理器。雖然自從今年8月以來一直有關于這些處理器的傳言,但是,英特爾一直沒有直接發(fā)布任何消息。現(xiàn)在,有關這些處理器的一些細節(jié)已經(jīng)曝光了。
英特爾即將推出了酷睿i5-3340M、i5-3380M和酷睿i7-3540M處理器適用于主流筆記本電腦,而酷睿i5-3437U和酷睿i7-3687U處理器適用于超極本。
這些處理器的共同點是都有兩個內(nèi)核和四個線程(超線程技術)。但是,其它的功能有所不同。
酷睿i5-3340處理器的主頻
關鍵字:
英特爾 處理器 超線程
英特爾移動通信事業(yè)部中國區(qū)總經(jīng)理陳榮坤呼吁更多的合作伙伴選擇“intel inside”。
英特爾CEO歐德寧宣布將提前退休的消息打亂了首屆英特爾移動互聯(lián)技術峰會的日程,本來要來深圳發(fā)表主題演講的英特爾中國區(qū)總裁楊敘臨時決定留在北京,與員工和客戶們溝通一下CEO提前退休的事情。不過,這未挫傷產(chǎn)業(yè)合作伙伴對英特爾的熱情,昨天深圳華僑城酒店的大宴會廳內(nèi),坐滿了來自產(chǎn)業(yè)鏈的上下游廠商。
這次發(fā)布會上,英特爾對自己進入移動領域一年來的成績作了一個總結(jié):7款搭載英特爾芯片
關鍵字:
英特爾 智能手機 移動芯片
11月22日消息,智能手機在全球迅速普及,遠遠超出了包括英特爾在內(nèi)傳統(tǒng)IT廠商的最好預估。
對于移動芯片廠商而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此前多年不變的“ Wintel格局”(微軟+英特爾)被打破,市場催生出了新的機遇和領導者。以高通、蘋果、谷歌、三星等為首的新技術公司正在推動著全球移動終端和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業(yè)“革命”。
不過英特爾、微軟等“被革命者”正在展開反擊,它們也確實有“翻盤”機會。目前全球智能手機
關鍵字:
英特爾 智能手機 移動芯片
就在英特爾高層變陣,試圖聯(lián)手更多廠商加快進軍移動芯片市場的同時,目前的智能手機芯片市場大佬高通也開始了有力的反擊。本周二,在英特爾宣布歐德寧提前退休的同時,高通也在中國市場正式發(fā)布了號稱“全民芯”的新一代MSM8X30系列驍龍S4 Plus處理器,該系列處理器包括三款芯片,可以支持TD-SCDMA、TD-LTE、LTE-FD、C D M A 1x/1xADV/DoRA/DorB、UMTS等幾乎全球所有的3G或4G網(wǎng)絡制式。高通移動計算(QMC)產(chǎn)品管理高級副總裁Raj Tall
關鍵字:
英特爾 移動芯片 MSM8X30
英特爾CEO歐德寧未能像他喜愛的傳記人物奧古斯都那樣,在英特爾完成一個圓滿的落幕。
在一些人看來,未能帶領英特爾在移動方向走得更遠,成為了這位歷任CEO 職務8年之久的老帥在提前退休之后的遺憾。
在過去的8年,英特爾依然扮演著芯片帝國的角色,高達117億美元的年凈利潤,使得英特爾成為全球最賺錢的芯片公司。也是在這8年,英特爾年營收從305億美元增長至540億美元,增長77%,成為為數(shù)不多的年營收超過500億美元的IT企業(yè)。
不過,在移動領域的遲緩和搖擺,已使得這個昔日巨頭失去鋒芒,英
關鍵字:
英特爾 移動 X86
英特爾CEO歐德寧宣布將提前退休的消息打亂了首屆英特爾移動互聯(lián)技術峰會的日程,本來要來深圳發(fā)表主題演講的英特爾中國區(qū)總裁楊敘臨時決定留在北京,與員工和客戶們溝通一下CEO提前退休的事情。不過,這未挫傷產(chǎn)業(yè)合作伙伴對英特爾的熱情,昨天深圳華僑城酒店的大宴會廳內(nèi),坐滿了來自產(chǎn)業(yè)鏈的上下游廠商。
這次發(fā)布會上,英特爾對自己進入移動領域一年來的成績作了一個總結(jié):7款搭載英特爾芯片的智能手機和多款Windows 8平板電腦。
在被英特爾稱作證明的一年里,至少英特爾對這些成績還是很滿意。英特爾移動通信
關鍵字:
英特爾 移動通信 移動芯片
IT界又一起抱團突圍的案例誕生了。
最近,英特爾、摩托羅拉、中國移動三方聯(lián)手推出了一款使用IntelX86架構處理器的智能機MT788,并于12月上旬上市。
這也是被谷歌收購后的摩托羅拉移動首次推出重要產(chǎn)品。英特爾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qū)總裁楊敘在接受《每日經(jīng)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此次絕對不是首次,也不是最后一次看到英特爾手機?!?
英特爾加快移動端布局
伴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崛起,英特爾業(yè)務已面臨巨大挑戰(zhàn)。英特爾財報顯示,第三季度,公司實現(xiàn)凈利潤29.7億美元,
關鍵字:
英特爾 智能機 IntelX86
北京時間11月21日下午消息,據(jù)美國IT網(wǎng)站Dailytech報道,英特爾與Creative Technology已達成協(xié)議,以5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后者的英國子公司ZiiLabs,同時獲得ZiiLabs的高性能圖形處理器(GPU)芯片技術授權。
據(jù)悉,英特爾支付給ZiiLabs的5000萬美元中有2000萬美元用于購買后者的GPU授權,剩下的3000萬美元用于吸收ZiiLabs的工程師資源和其它資產(chǎn)。
Creative公司CEO沈望傅(Sim Wong Hoo,音譯)表示:&ldquo
關鍵字:
英特爾 處理器 GPU
11月20日消息,英特爾于北京時間昨日晚間宣布,該公司CEO歐德寧將于明年5月退休。資深媒體人王如晨在騰訊科技專欄文章中指出,歐德寧給下一任CEO留下了一個尷尬的局面:股價長期在低位徘徊,市值離蘋果、谷歌(微博)和微軟等巨頭愈去愈遠,甚至被高通超越。
而讓英特爾芯片霸主皇冠失色的正是ARM。
ARM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
ARM總部位于英國劍橋,成立于1991年,擁有 1700 多名員工。
20世紀90年代,ARM公司的業(yè)績平平,由于資金短缺,ARM被迫轉(zhuǎn)型:自身則專門從事基于R
關鍵字:
ARM 英特爾 芯片
1998年1月5日,時任英特爾CEO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戰(zhàn)勝了英國王妃戴安娜、克隆羊多莉之父伊安·威爾馬特和美聯(lián)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成為《時代周刊》年度世界風云人物。同年5月,葛洛夫選擇了急流勇退,他卸下CEO之職;葛洛夫卸任時,英特爾正處于戰(zhàn)略轉(zhuǎn)折點的CPU市場。
關鍵字:
英特爾 CPU x86
11月20日消息,英特爾中國區(qū)總裁楊敘表示,英特爾下一個架構是全新的,目前市場上主流的酷睿i3、i5、i7架構是最后一代通用型架構,以后英特爾將會全面轉(zhuǎn)向SoC——系統(tǒng)芯片。兩者之間最大的區(qū)別是針對不同市場產(chǎn)品需要,集成不同產(chǎn)品模塊,滿足不同功能需要。
楊敘介紹,明年英特爾高性能SoC芯片將包括臉譜識別、語音識別等模塊,同樣的產(chǎn)品架構也將做在手機方面。
對于手機方面沒有與微軟合作,而選擇Android陣營企業(yè),楊敘表示,“不是英特爾不與微軟合作,我相信微
關鍵字:
英特爾 智能手機 SoC
英特爾正通過與手機廠商借道合作,來證明自己進入移動終端領域的信心。昨日,摩托羅拉、英特爾以及中國移動共同在北京發(fā)布了首款搭載英特爾處理器的摩托羅拉智能手機MT788,預計售價在2000元左右。這也是摩托羅拉移動中國“瘦身”后正式推出的首款拳頭產(chǎn)品。
關鍵字:
英特爾 摩托羅拉 芯片
?英特爾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chuàng)建詞條?英特爾!
歡迎您創(chuàng)建該詞條,闡述對?英特爾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英特爾的朋友們分享。
創(chuàng)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yè)會員服務 -
網(wǎng)站地圖 -
聯(lián)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chǎn)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