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態(tài)加速度信號的無線采集系統設計
3 軟件部分設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iyoush.com/article/83385.htm采集系統的軟件流程如圖4所示。軟件部分主要包括初始化程序、按鍵處理程序、A/D轉換、數據存儲、接收和發(fā)送程序。其中初始化程序包括單片機端口初始化、RF部分初始化、ADC部分初始化和T0初始化。在按鍵處理程序中,Key2為自動方式和手動方式選擇鍵。若為自動方式,則實時發(fā)送數據;若為手動方式,則等數據采集完成后,按下Keyl才會發(fā)送。
4 測試結果及分析
為了檢測步態(tài)加速度信號無線采集系統的可行性,筆者做了以下實驗。實驗場所為走廊,采集系統的發(fā)射裝置由測試對象隨身攜帶,全部放在腰帶的正后方,像攜帶手機一樣,只是位置在脊椎骨與腰帶的交叉點處,同時保證MMA7260處于測試標準位置,即其X軸、Y軸和Z軸的正方向分別指向人前進的方向,人體的正左方和人體的正上方。路由放在實驗室門口,保證其與發(fā)射裝置可視。無線接收裝置通過串口與實驗室的PC機相連。
測試對象共36個人,其中16男20女,年齡在24~30周歲之間。測試中,要求所有測試對象都穿平跟鞋,在走廊內盡量以正常的步速沿直線行走。每個測試對象要測5組,結果共得到1800組數據,每組數據中都含有X軸、Y軸和Z軸三個方向上的數據。
每個測試對象測試完畢后,其連續(xù)測量的5組步態(tài)加速度數據隨之保存在PC機,部分數據如圖5所示。圖5中的第一列數據為數據的序號,試驗中要求每個測試對象每組采集5000個數據;第2、4、6列表示數據所占模數轉換的通道號;第3、5、7列就是相應通道的加速度數據。
實驗中,對所有測試對象的X軸、Y軸和Z軸三個方向的數據都采用相同的方式進行處理。計算機接收到這些數據后,首先對這些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使其都在0~l的范圍內。這樣,在Matlab中利用PLOT()函數,就可以形象地看到步態(tài)特征信號的波形。
下面以16號測試對象的Z軸方向上的數據為例進行說明。18號測試對象Z軸方向的部分步態(tài)加速度數據,如圖5中第3列數據所示。在Matlab中,可以得到其相應的波形,如圖6所示。從信號的輪廓可以看出,步態(tài)信號是周期性信號。因為“左”步態(tài)和“右”步態(tài)不一定完全對稱,因此信號被劃分為a步態(tài)和b步態(tài)。
圖7為16號和18號測試對象在Z軸方向的速度信號。從圖7可以看出:不同的測試對象,其加速度信號的幅度、周期以及變化的速率等有著明顯的差異。
5 結論
通過以上實驗得知,內嵌8051的無線收發(fā)芯片CCl010大幅度簡化了電路設計;同時因為CCl010采用3.3 V電源供電,且在不工作時處于休眠狀態(tài),大大降低了采集系統的功耗。實驗中,步態(tài)加速度無線采集系統的功耗,信號穩(wěn)定性和靈敏度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本文提出的基于無線收發(fā)芯片CCl010的步態(tài)加速度信號無線采集系統的實現方法,具有方便、直接、有效的優(yōu)點。該采集系統性價比高、體積小、便于攜帶,可以應用于人的身份識別、醫(yī)療技術、體育訓練以及運動健身等領域,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