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求職難和研究生擴招無關?
碩士求職難,怎會和研究生擴招無關?廣州日報的近日報道的一個觀點讓人大為困惑,看看文章,似乎有幾分道理,但仔細一想,實在是把幾個概念顛來倒去,得出這么一個似是而非的論點。這樣的聲音,恐怕無助于我們科學理性地認識近十年內高等教育的種種弊端,甚至讓一些人有意地當作逃避責任,拒絕反省的理由。
2008年研究生招收和報考人數(shù)的減少,研究生求職的困難和尷尬,都已經(jīng)證明了過去幾年擴招的不當,前一段網(wǎng)上熱傳的研究生求職不成拔刀威脅的視頻,更是用一種沉重的搞笑,述說著擴招帶來的不必要的后果。但為擴招辯護的觀點卻試圖從另一個角度來解釋研究生求職難的問題,該文章認為研究生求職難而民工求職易,恰恰說明目前中國產(chǎn)業(yè)結構的不合理,說明我們技術含量低,說明我們只是在給外國人打工,應該從這個角度去看問題,而不是指責研究生招得太多。
乍一看很有新意,似乎也符合邏輯,但琢磨一下又有點好笑。這等于訂做的鞋子不合用,買的鞋子不合穿,不去考究做鞋的買鞋的到底怎么回事,卻來反復論證腳長得不好,這是什么道理?
教育的發(fā)展要與一定的社會需要和發(fā)展階段相適應的。我們指責擴招的不當,本身就是從這樣的基礎出發(fā)的。現(xiàn)在速度過快的擴招造成文憑的貶值,事實上已經(jīng)給社會帶來了資源的浪費,給某些人帶來傷害和人生發(fā)展道路的損失,給社會帶來了折騰,我們必須正視這一事實。
另外,我們的產(chǎn)業(yè)還處在比較低端的階段,也是跟原來的教育和科技底子緊密聯(lián)系的,原來的教育和科技底子既然還不能撐起那么先進的產(chǎn)業(yè),那么就能在一夜之間撐起數(shù)倍甚至數(shù)十倍的研究生,博士生嗎?
如果真能一下子培養(yǎng)出這么多人才,即使我們目前的經(jīng)濟體系滿足不了他們的就業(yè)需要,國外的公司早就瘋狂地到我們這邊來挖掘人才,爭先恐后地把這些博士碩士搶到他們的國家了。我們擔憂的就是人才的過半流失,而不是研究生是否會為找工作動刀子的問題了。事實非常殘酷地告訴我們,十年來的擴招,制造的是更多的學士帽、碩士帽、和博士帽,更多教授、碩士生導師和博士生導師的名片。但恐怕僅僅是帽子和名片,而不是同比例增長的精英。其實很多事情由制造帽子的廠子和印名片的老板來做就夠了,教育界10年來的轟轟烈烈、興師動眾與沸沸揚揚中,很多事情跟研究生拔刀一樣搞笑而又悲哀。
90年代初,有人在反省上世紀50年代的大躍進的時候曾經(jīng)無奈地調侃,中國人是個非常善于制造奇跡,相信奇跡的民族,不知道我們的下一個奇跡會是什么?10幾年過去,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看到了這下一個奇跡就是國人在教育上制造出來的奇跡。不同的是當年的大躍進中沒有得利者,只有失敗者,對決策層來說,那完全是一個幼稚的但真誠的錯誤。而十年來的擴招中,卻有很多人從中得利,如果好好算一下,它增加了多少衣冠楚楚的新進導師和多少在承包高校工程中發(fā)財?shù)拇蟾贡惚愕某晒ι倘??我們要勇于這樣去面對這場夾雜著鬧劇成分的教育躍進,而不是在一些概念里面打轉,把一切推給客觀條件并以此來為他們辯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