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仍然在失血 盈利能力不斷下滑
——
據國外媒體報道,中芯國際的業(yè)報顯示,第二季度它虧損了210萬美元,銷售收入為3.748億美元。如果不包括中國政府的補貼,中芯國際的虧損會更大。不計算這一非運營收入,中芯國際的虧損額為860萬美元。
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中芯國際的利潤為140萬美元,銷售收入為3.614億美元。但當時中芯國際被免除了1890萬美元的稅收,如果沒有這一一次性收益,它的虧損額為1730萬美元。
目前對于中芯國際而言可謂“黑暗的日子”,它曾被寄予將使得中國占領芯片外包市場的厚望。盡管中國臺灣省和新加坡的競爭對手的業(yè)績都蒸蒸日上,但在最近數(shù)年中芯國際一直沒有能夠扭虧為盈。
中芯國際的創(chuàng)始人、首席執(zhí)行官張汝京在一次與分析人士舉行的電話會議上將第二季度稱作是“最困難的季度”,他說,第三、四季度公司的業(yè)績會更好一些。我們的目標仍然是實現(xiàn)全年盈利。
由于獲得了600萬美元的免稅優(yōu)惠和出售二手芯片制造裝備獲得了2720萬美元的收入,第一季度中芯國際實現(xiàn)了900萬美元的利潤。這表明中芯國際最近需要依靠一次性收益才能夠盈利。
中芯國際的毛利潤率表明了它在盈利能力方面的問題。第二季度中芯國際的毛利潤率只有10.3%。相比之下,同期內臺積電的毛利潤率為43%,Chartered半導體制造公司的毛利潤率為24.2%。
對于中芯國際而言更麻煩的是,它的毛利潤率一直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滑,這表明它面臨著降低制造價格的壓力。在2006年第二季度,中芯國際的毛利潤率為12%。
中芯國際的部分問題在于DRAM,DRAM的價格遠低于處理器、圖形芯片等其它芯片。與臺積電和Chartered相比,中芯國際更依賴DRAM獲得銷售收入,第二季度DRAM占了其銷售收入的28.9%。另外,中芯國際還受到了庫存的影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