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S5321與CS5322的多路數據采集系統(tǒng)
引 言
∑一△A/D轉換技術以其高分辨率和大的動態(tài)范圍在數據采集系統(tǒng)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一△A/D轉換器通常采用串行傳輸,因此由它實現的采集系統(tǒng)大多包含串并轉換單元。為了達到系統(tǒng)設計簡化,降低系統(tǒng)成本的目的,探討一種直接用串行傳輸的多通道數據采集系統(tǒng)的方法十分有必要。
采用∑一△A/D有三個優(yōu)點:第一是∑一△A/D轉換器的前端無需設置大陡度的抗混疊模擬濾波器,也無需設置采樣保持電路;其次,由于∑一△A/D可直接對大動態(tài)范圍的模擬信號進行高精度的轉換,無需加上程控放大器;最后,由于∑一△A/D一般都采用串行方式進行數據傳輸,如果系統(tǒng)設計得當的話,接口電路將會非常簡潔。
CS5321和CS5322分別是∑一△調制器和可編程多級FIR線性相位數字抽取濾波器。二者結合,可得到24位高精度A/D轉換器系統(tǒng),它們的接口電路如圖1所示。CS532
根據CS5321和CS5322的這些特點,在選擇系統(tǒng)的中央處理及控制單元的時候,最好選擇字長為32位的帶有串行口的DSP或其他的微處理器。
1 系統(tǒng)的總體接口
基于以上介紹及整個系統(tǒng)采用串行傳輸的考慮,采集系統(tǒng)的總體接口框圖如圖2所示。
由圖1可見,多通道模擬信號先經過前置放大器送到各自的∑一△A/D轉換器,得到的多通道數字信號在多路控制電路的作用下,通過串行口傳輸到中央處理控制單元,經過適當的處理后可以送入存儲器中存儲。整個系統(tǒng)設計的關鍵在于多通道的串行口接口設計,下面予以介紹。
2 多通道串行接口的設計原理與實現
由前面介紹可知,CS5322輸出為24位串行比特流,只需要加入少量的多路控制邏輯,就能夠實現多通道的A/D轉換器與DSP的直接連接,幾乎不需要加入其他的任何接口邏輯電路。下面從分析∑一△A/D轉換器的工作時序開始,詳細介紹該采集系統(tǒng)的原理及具體實現。
2.1 ∑一△A/D轉換器的串口讀操作時序
由CS5321/CS5322組成的∑一△A/D轉換器的串行口讀操作時序如圖3所示。
當CS5321/CS5322的輸入時鐘(CLKIN)為1 MHz時,調制器(CS5321)輸出速率為256 Kb/s的串行抽樣比特流。通過對CS5322的抽取率控制位(DECC、DECB、DECA)的不同賦值,可以產生7種不同的輸出字率(即采樣頻率),字長為24位。CS5322的初始化可以通過軟件編程,也可以通過硬件直接置位完成。具體采用哪種方法,可以根據系統(tǒng)的需要來選擇。
CS5322 的 DRDY為數據準備好信號引腳。當DRDY為高電平時,表示CS5321/CS5322組成的∑一△A/D轉換器已經進行完一次轉換,并已由CS5322將數據在其輸出緩沖器中準備好,數據可以從串行口輸出。CS5322中讀操作控制插針有CS、R/W、SCLK、SOD。當CS=O且R/W=1時,串行口處于讀操作有效。RSEL引腳用來選擇串口輸出的是數據緩沖器,還是狀態(tài)緩沖器的數據,SOD為串行數據輸出插針。當讀狀態(tài)被選擇后,不管SCLK是高電平還是低電平,第一位輸出數據都會在SOD插針出現,并且在SCLK的下降沿終止。第一個SCLK下降沿后,每一個SCLK的上升沿從SOD引腳輸出一位數據。輸出的位流順序為高位(MSB)在前低位(LSB)在后。
2.2 多通道串行接口的原理
通過以上對CS5322的串行讀操作時序的分析,可以得到利用CS5321/CS5322實現的多通道數據采集系統(tǒng)的傳統(tǒng)方案。以M通道為例,系統(tǒng)的框圖如圖4所示
在由CS5321/CS5322組成的∑一△A/D轉換器的多通道采集系統(tǒng)中,傳統(tǒng)方案如圖4所示。通過控制器輪流接通各道的DRDY信號,在DRDY為高電平時各道輪流從SOD引腳將數據輸出到控制器。由CS5321/CS5322所組成的∑一△A/D轉換器的采樣率,由DECC、DECB、DECA三位設定,可以為62.5 Hz~4 kHz等7種。對應每一種采樣率,所要求的移位時鐘(SCLK)的最低頻率fmin=f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