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mbian來了,國產的路在哪?
Symbian早年在中國曾經有過一段不愉快地經歷,其原因在于當年中國國產手機的高速發(fā)展,以及symbian的忽視中國市場,偌大個公司只有不到10名員工進行在大中華區(qū)獨立于symbian股東公司的研發(fā)與客戶支持,導致國產手機生產商不能像nokia,se,以及當年的siemens一樣進行個性化的軟件或者說系統(tǒng)設計及改造,最終失去終端客戶。
這里,不僅僅是symbian的責任,眾所周知,國內通信行業(yè)終端設備制造商的研發(fā)能力著實有限,其從采購到生產再到銷售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與nokia們有著不小的差距,更不用說在市場營銷上面的失誤,當然,這里暫且不去討論市場營銷方面的具體問題。
Symbian終于又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為什么?
中國是塊大餅,誰也不會放棄,可是,餅就那么大,怎么分又是個問題。
Symbian為什么又來中國呢?
究其原因,我們可以看到,相比wm,symbian的盈利模式有問題,因為,symbian現(xiàn)在80%以上的收入均來自nokia和se,那么,一旦這兩家公司中的任何一家出現(xiàn)問題,都會導致symbian陣營的坍塌,因為,一旦nokia或se出現(xiàn)任何不可預計的問題,symbian的主營業(yè)務收入即會減少,這樣就會反過來影響的symbian本身的研發(fā)力量的投入,進而造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symbian不得不尋找更大的空間,來實現(xiàn)其不僅僅靠nokia和se的發(fā)展道路。此其一。
其二,symbian為什么這么久才來,因為,symbian一直想在北美市場上戰(zhàn)勝微軟,可是,wm現(xiàn)在在北美穩(wěn)坐第一把交椅,市場占有率超過50%,symbian這些年來苦苦追趕卻沒收到任何實效。因為,如果僅對消費類電子產品而言,北美是最大的市場,平均每個家庭每年花費在消費類電子產品的數目大概在10,000美金左右,如果有2,000美金用來購買手機,按照北美每戶五口人平均三口每人每年購買一部手機來算,假設北美大概有5億人口,也就是一億個家庭,每年的手機出貨量應該是1億*3=3億部,而其市場的容量應該在1億*2000美金=2000億的市場,誰會放棄這么大的市場? 可是symbian在最該成功的時候沒成功,因為忽然殺出個程咬金-----BlackBerry。 當然,這些假設全是基于大家都考慮購買智能手機的情況。畢竟現(xiàn)在智能是趨勢,擋也擋不住。 而正因symbian在北美并沒有達到他的預期,也就是說,其在北美市場幾乎已經徹底的敗給了wm,他就要考慮救命稻草在哪里,于是symbian看到了中國市場這塊大餅,又來了。雖然中國沒有美國那么富裕,但是目前中國手機用戶已經超過4億,而這,僅僅是中國人口的三分之一,市場潛力巨大,而隨著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應該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去購買智能手機,而在中國,大多數人,應該都會考慮一下nokia,不過nokia的symbian已經沒有過多的發(fā)展空間,其固定高端客戶幾乎不變,而且其相對來說價格昂貴,并不適合普及,而如果symbian的整體銷量無法提高,其利潤自然無法大幅升高。
基于以上兩點主要原因,symbian來了,國產手機似乎也看到了一線曙光,可是,曙光真的來了嗎? symbian真的就是救命稻草嗎?
在商業(yè)問題上,本人是典型的悲觀派,尤其在國產手機領域。夏新選對了他的路,和wm聯(lián)姻,這點很好,也有利于其發(fā)展和第二次的資本積累,起碼不至于使其手機部門走上tcl等的老路。
明天,我將繼續(xù)分析國產手機的未來道路在哪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