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高端機打入美國市場 華為恐難成功
不久前外媒爆料稱,華為正計劃旗下高端手機品牌和其他消費電子產品打入美國市場,而此次的戰(zhàn)略武器將會是明年初在美國銷售的高端旗艦手機Mate 8,這次的華為能成功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iyoush.com/article/284713.htm手機廠商不得不“走出去”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尼爾森發(fā)布的最新數據,中國智能手機普及率已經達66%,成功超越美國和英國。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大陸廠商普遍感到了壓力。本土手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產品水平越來越高。從產品到營銷,到售后服務中國廠商在各方面都展了激烈的競爭。
在競爭激烈且趨于飽和的中國市場,即使是國際巨頭也不好混。諾基亞慘遭收購、摩托羅拉悲慘退出、日系廠商除了索尼基本淘汰,韓系LG也混得不如意,連一貫風生水起的三星也遇到了增長放緩,唯有蘋果依舊風生水起逆勢增長。由此可見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飽和,增長速度放緩,市場機會越來越少。
而放眼國際市場,亞非拉國家手機市場雖然份額很大,但由于經濟落后的原因屬于價格敏感型市場,所以即使國產手機廠商在這些地區(qū)的手機市場進行的價格戰(zhàn)非常激烈,并且也獲得了不錯的市場份額,但得以暢銷的大多是各家的低端機型。
那么想要提升利潤,手機廠商的中高端機型的目光就只有瞄準經濟發(fā)達的歐洲與美國市場了。我們知道美國正是售價500美元以上智能機的全球最大市場,對于已經是中國最大的手機制造商之一的華為來說,若能成功逆襲美國市場,不僅大幅提升高端機型的售賣,還能改變其自身中國廉價產品制造商的形象。
進軍美國市場卻屢戰(zhàn)屢敗
到目前為止,在美國最成功的中國手機廠商是中興,根據市場調研公司IDC的數據,今年第三季度中興在美國市場排名第四,前三位分別是蘋果,三星與LG。
事實上,電信產品起家的華為并非首次試圖染指美國市場了,早在2012年,華為曾與美國當地運營商合作在美國首次推出榮耀(Honor)系列智能手機。但就在華為即將成功之時,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提交了一份對華為的調查報告,對華為通信設備安全性及政府背景提出質疑,認為華為的產品有可能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該報告顯示,這兩家公司都有可能會對美國的網絡設備進行“監(jiān)聽”,該指控雖然遭到華為多次否認,最終還是導致了華為與當地運營商合作的終結。
而在2013年,華為引以為傲的路由器、交換機等通訊設備產品再次從美國市場鎩羽而歸,原因之一上述的安全性質疑報告。事實上這份報告固然殺傷力很強,但對于美國的大多數電信產品客戶并沒有實際的約束力。 美國企業(yè)如果堅持購買華為的產品,美國政府也無可奈何。 就連美國政府機構如果欲購買華為的產品,也沒有誰可以阻攔。華為卻依然登陸失敗,由此可見美國企業(yè)對于華為若有似無的“軍方”、“政府”背景的不信任,這個問題遲遲不能解決,就會為華為的進軍美國市場埋下一絲隱患。
相比蘋果三星,Mate 8沒有優(yōu)勢
在本次華為的進軍美國計劃中,主打產品即為剛在國內發(fā)布的高端旗艦機Mate 8。與蘋果的最新機型Iphone 6S相比,Mate 8恐怕并沒有什么優(yōu)勢。
雖然其采用了基于Android 6.0進一步開發(fā)定制的EMUI 4.0,但是安卓機長時間使用必遲緩卡頓的通病并仍然未能解決,所以在系統(tǒng)交互方面蘋果完勝一籌;蘋果手機作為歷年來外觀設計的潮流引領者就不用說了,外觀設計方面Mate 8絞盡腦汁也堪堪能與Iphone 6S打個平手;而在硬件功能方面,蘋果依舊是手機界的領導者無疑,華為雖然在技術方面做了巨大投入,自主研發(fā)芯片提升手機性能也讓消費者看到了誠意所在,可惜跟在別人后面,即使是快跑也永遠只能做第二。對于華為來說,Mate 8短時間內很難與蘋果產品爭雄。
說完了老大再來說說老二,三星的高端旗艦機型Galaxy Note 5硬件參數與華為Mate 8差相仿佛,Mate 8僅有的優(yōu)勢是4000Mh電量電池的續(xù)航能力優(yōu)于Note 5,但是Note 5帶有的快速充電和無限充電功能又加分不少。
總的來說,華為Mate 8 在技術方面進步已經很大,但是想要在國際市場上對抗蘋果與三星,仍然需要進一步加大在高端市場的科技投入。
先天不足的華為恐難逆襲
以蘋果和三星為例,其都可以生產出性能強悍外觀靚麗的產品,他們也懂得如何向消費者進行市場宣傳,而且蘋果和三星不僅僅能開發(fā)硬件,同時還會開發(fā)軟件。
對于中國的消費者而言,軟件的吸引力并沒有那么大,因為中國消費者往往會選擇使用盜版應用。華為在中國市場的經驗會導致其在軟件開發(fā)競爭中處于劣勢。早已落后在起跑線上的華為恐怕很難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
而根據易觀國際的數據,今年第三季度美國市場只占到華為手機總出貨量的1.4%。而這之中幾乎全是低端手機,其銷售渠道也是亞馬遜、百思買和美國電信運行商Sprint及其網店等零售渠道。所以華為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其實是其缺乏品牌認知度,尤其是在美國智能機市場,華為的手機品牌幾乎沒有影響力,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美國消費者中間樹立品牌意識,華為的方案是今年與谷歌進行合作,為其代工Nexus 6P手機。
但此舉可能收效甚微,本來就貼著“廉價產品制造商”的標簽的廠商僅僅通過代工其他品牌手機的方式,是很難在見慣用慣了蘋果等高性能手機的美國消費者心中留下良好的品牌印象的。想要從0到1的收獲品牌好感度,最應當進行的是強有力的廣告營銷宣傳,而美國作為一個成熟的智能手機市場卻又不同于一般廣告造勢就可輕易起效。
相比較而言,在美國市場最成功的中國手機品牌中興的經驗之談是——美國并不是一個你能在一夜間就可以占有一席之地的市場。中興已經累計在美國市場投資3.8億美元,其中甚至包括對NBA球隊的贊助。但想要成功進軍美國市場,華為要走的路還很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