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不咋樣的小米手環(huán) 為啥能賣那么多?
不管你怎么吐槽小米,它的產品還是賣了很多。不管你喜歡不喜歡小米,總是有那么多人自覺不自覺地成為了小米的擁護者。這個體悟是我在春節(jié)回學??吹竭€在使用諾基亞功能機的老師后所明顯感受到的。她對我說:“好多人都說小米不錯,我也想換個好點的手機了?!焙茱@然,不管你眼中的小米產品好不好,但總是人對小米充滿了期待。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iyoush.com/article/275399.htm而現在,不僅是小米手機,當小米被炒作為“國民手機”品牌之時,小米手環(huán)也讓小米成了世界第二大可穿戴設備生產商。據IDC最新數據(下圖)顯示,小米利用不到一年的時間成了可穿戴設備行業(yè)的老二,排名領先于已經推出六款可穿戴設備的三星,僅次于早在2009年就開始布局可穿戴被行業(yè)的Fitbit。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報告并未統(tǒng)計Apple Watch。
為啥有那么多人不自覺地購買了小米手環(huán)?
首先作為一名也是不自覺購買了小米手環(huán)的用戶,我在幾個月的體驗中,并不覺得小米手環(huán)強于其他對手的產品。甚至可以這樣說,小米手環(huán)的工藝、外觀、功能都趕不上Fitbit、三星Gear等高端產品。小米手環(huán)的主體設備經常在配帶的時候,從手環(huán)中被擠掉。不幸的是,在擠掉、插上、擠掉、插上的反復之后,小米手滑的主體操作模塊還是被我丟在了某一個地方。那么為啥小米手環(huán)會賣的那么好呢?想要回答這個問題,要看看可穿戴設備行業(yè)的整體發(fā)展情況。
目前來看,可穿戴設備行業(yè)對普通消費者的識別度不高。和眾多廠商狂炒可穿戴設備不同,消費者的反應近乎冷淡。很顯然,智能手表/手環(huán)/眼鏡/耳機等設備,并沒有讓用戶感到必須購買。換句話說,可穿戴設備成了用戶眼中“可買可不買”的產品。
“可買可不買”的情況通常是現在一個新產品領域的萌芽期(當然,也可能是根本沒有前途的產品)。用戶沒有爭相購買的沖動,廠商沒有拿出絕對有說服力的核心功能。在這種情況下,用戶到底購不購買這樣一款產品的評判標準發(fā)生了順序上的變化。當一款產品成為“剛需”時,用戶的購買評判標準通常是這樣的:功能>價格>品牌。比如購買手機,用戶在挑選手機的時候,會首先考慮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功能,之后是價格、最后是品牌。 對于一個喜歡自拍的女性,那么她很可能選擇美顏手機。美顏手機所謂的超強美顏功能和宣傳定位,正好契合了她的需要。但究竟是不是能滿足她的需要,還是要在她買了用過才能悟道。
而當用戶瀏覽一款“可有可無”的產品,并因為沖動購買時,這個標準的順序發(fā)生了完全相反的排列:價格>品牌>功能。特別是當目前智能手環(huán)的功能大同小異,引誘用戶的決定因素顯然是價格?;ㄗ钌俚腻X買到一款可有可無的產品是最重要的。其次,用戶在對某一新領域不了解之時,品牌的知名度顯得很重要。在確定了幾款和小米手環(huán)同等價位的候選產品后,小米手機的品牌效應開始起效。小米努力把自己變成“性價比”代名詞的行為,成了壓倒用戶心理防線的最后一根稻草。
這樣看來,小米手環(huán)憑借低價和宣傳的品牌形象,讓小米手環(huán)成了鶴立雞群的“頭牌”。
智能手環(huán)的價值不在于獨立,輔助性越強越易獲得認可
在Galaxy Gear、Apple Watch等產品推出之時,很多人選擇唱衰的一個理由是這些可穿戴設備并不具備獨立性,因而不有足夠的吸引力可以讓用戶購買。不過在我看來,可穿戴設備,特別是戴在手上的手環(huán)或手表,它們真正的價值并不在于功能、操作上的獨立性。
首先,功能上的重疊和非獨立性,并不能證明一款產品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如果把智能手機比喻成拿在手中的個人計算機,那么它在功能上和臺式機筆記本是有很多重復的,而且有些任務需要同步到電腦上才更方便完成??扇缃裼脩魧χ悄苁謾C的追捧,已經說明了這款拿在手上的計算機的價值。
其次,特別是戴在手腕上的可穿戴設備,它們的最大價值在于成為未來人類生活中的“助手”。如果真的像有些分析師所說的那樣,智能手表完全成了手機的替代者,那么即使蘋果找到了更好的小屏交互方式,也可能是沒有多大價值的。智能手環(huán)的核心價值,從目前看來,在于即將成為未來物聯網、人類智能生活的數據收集器和身份認證機。
作為比手機更輕而易舉貼近人體的智能手環(huán),隨著傳感器技術的發(fā)展,將收集到用戶更多的生理甚至是情緒數據,這些數據將成為智能生活的基礎性條件。依靠手環(huán)收集到了數據、利用人工智能進行分析,可以提供更智能的服務、獲得更好的生活體驗。其次,手環(huán)還成了用戶身份的認證機制。利用手環(huán)解鎖手機、開啟智能家居等成為了目前看來最簡便的方式。
智能手環(huán)大戰(zhàn)中誰最有可能成功?
一句話,妄想單純憑借手環(huán)產品而取勝的廠商都將成為炮灰。這個道理很簡單,“遙控器”人人都能做,但并不是所有產品都能任憑你的“遙控器”去“遙控”。系統(tǒng)、硬件終端、標準,這三樣中至少要掌握一樣,才能在可穿戴設備大戰(zhàn)中占據有利的地形。
目前看來,蘋果、谷歌掌握了系統(tǒng)層面,三星等擁有傳統(tǒng)的硬件終端(家具)優(yōu)勢,高通等開始努力讓自己成為物聯網標準的制定者。所以,你看最近,無論是“絕對不賣假貨”的電商巨頭,還是“采取買彩票方式參賽”的搜索巨頭,抑或是買賣版權做視頻的“薯片網”,都在吵著做生態(tài)。很顯然,只有掌握了生態(tài)鏈或其中的一環(huán),才能讓自己之前布局的諸多個點,被這條鏈整個貫穿起來,產生價值。
可穿戴設備的用戶市場需要去培養(yǎng)。一款新產品能否成功,在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而這一點,不是單純做一款硬件產品就能實現的。
萬能遙控器相關文章:萬能遙控器代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