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十類華而不實的汽車技術
一、操作復雜的信息娛樂系統
比如福特MyFordTouch/MyLincoln。根據官方的介紹:MyFord Touch?即福特最新研發(fā)的車載多媒體互動系統,該技術為駕駛員提供最先進的用于操控車輛主要功能的控件及顯示屏的組合。MyFordTouch系統主要包括一個8英寸的觸摸屏,界面和圖像由新一代福特SYNC支持,并以微軟Windows Embedded Auto為平臺。最新先進功能包括增強的聲音識別功能,以及由SD卡槽實現的更多接口。 可讓駕駛員通過清楚、直觀的彩色顯示屏和語音來控制各種功能。
MyFord Touch?各種功能和設置操作簡便,使駕駛者的精力更集中于行車本身MyFord Touch?各種功能和設置操作簡便,使駕駛者的精力更集中于行車本身。
MyFord Touch?擁有傳統的集中式布局,客戶可以通過聲控、觸摸屏或者方向盤橫幅上的五項按鍵來操作,獲取個性化信息。最多有三塊屏幕用于顯示MyFord Touch?的信息,兩塊4.2英寸的屏幕位于儀表盤兩側,中控臺的上端則另有一塊更大的8英寸LCD觸摸屏。這些屏幕的信息由方向盤橫幅上的五項按鍵控制。左側的顯示屏用于車輛信息顯示和設定,包括燃油經濟性、機械狀態(tài)和安全指標。右側的MyFord Touch?的8英寸觸摸顯示屏位于中控臺上端,把對駕駛者最重要的四個功能電話、導航、空調和娛樂放在四個角上。四角設計讓各種功能觸手可及。其他還包括通訊娛樂、藍牙電話、地圖導航等功能。
點評;這項系統看似非常酷,但實際使用中并沒有那么好。根據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用戶對該系統的評價褒貶不一。其缺點在于:首先,一些用戶表示,這項系統經常會發(fā)生崩潰或者系統錯誤。另外,有許多用戶反應,這項系統的操作并不直觀,特別是對于學習能力不如年輕人的中年用戶來說,更是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學習如何操作該系統。最后,其語音功能并沒有介紹中的那么實用,有時會發(fā)生識別錯誤或無法識別的情況。
二、強制性牽引力控制系統
牽引力控制系統依靠電子傳感器探測到從動輪速度低于驅動輪時(這是打滑的特征),就會發(fā)出一個信號,調節(jié)點火時間、減小氣門開度、減小油門、降擋或制動車輪,從而使車輪不再打滑。
牽引力控制系統可以提高汽車行駛穩(wěn)定性,提高加速性,提高爬坡能力。原采只是豪華轎車上才安裝牽引力控制系統,現在許多普通轎車上也有。
牽引力控制系統如果和ABS相互配合使用,將進一步增強汽車的安全性能。牽引力控制系統和ABS可共用車軸上的輪速傳感器,并與行車電腦連接,不斷監(jiān)視各輪轉速,當在低速發(fā)現打滑時,牽引力控制系統會立刻通知ABS動作來減低此車輪的打滑。若在高速發(fā)現打滑時,牽引力控制系統立即向行車電腦發(fā)出指令,指揮發(fā)動機降速或變速器降擋,使打滑車輪不再打滑,防止車輛失控甩尾。
點評:汽車牽引力控制系統原本是一個可選配置,而美國聯邦政府從對2012至以后年款的車型就做出了強制規(guī)定,汽車必須配備牽引力控制系統。但美國的車主對此非常反感,他們更喜歡道奇蝰蛇(Dodge Viper)這類沒有牽引力控制系統的汽車,因為這類汽車具備更強的可操作性,不會受到系統限制?,F在,最新款的道奇蝰蛇SRT中強制配備了牽引力控制系統。
這并不是說人們排斥更安全的車輛,只是在某些情況下,車主更喜歡沒有束縛的自由駕駛。而如今在美國上市的量產新車幾乎全部強制配備牽引力控制系統,而最令人懊惱的是,一旦車輛啟動,它全程開啟,且無法關閉。
三、“工作過于積極”的盲點檢測系統
盲點檢測系統就是,通過車輛周圍排布的防撞雷達、多普勒雷達、紅外雷達等傳感器、盲點探測器等設施。由計算機進行控制,在超車、倒車、換道、大霧、雨天等易發(fā)生危險的情況下隨時以聲、光(側視鏡上的小燈閃爍)形式向駕駛員提供汽車周圍必要的信息,并可自動采取措施,有效防止事故發(fā)生。
點評:該技術的確為車主帶來了幫助,尤其是在高速公路擁擠或超車、變道等情況下非常有用。不過,有時候這類系統的“工作過于積極”,換句話說就是發(fā)出警告的頻率過于頻繁,會讓司機感到厭煩。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有些盲點檢測系統甚至會把道路當中的混凝土分隔路樁也當成障礙物,如果遇到一條5公里長的車道分離線均采用混凝土路樁,那么該系統就會在這5公里的范圍內持續(xù)不斷地提醒司機盲點區(qū)域有危險情況發(fā)生,從而使司機感到厭煩。
四、語音識別技術無法識別語音?
人類技術文明的發(fā)展史過程中,始終伴隨著感知和肢體的延伸與解放,從結繩記事到視頻電話、從老馬識途到衛(wèi)星導航、從烽火狼煙到智能交通等等,人類的肢體及其感知系統在不斷拓展自身的影響范圍,而在此過程中,信息流向也從簡單到復雜、由單向傳遞變?yōu)殡p向互動?;贗nternet互聯網技術實現了人的思想聯網,進而引發(fā)了人類史上空前的信息大爆炸,而作為人類肢體的附屬或衍生物,汽車及其聯網工程毫無疑問會給人類拓展肢體空間帶來更大的變化。在車聯網技術的一端,從國內熱炒語音導航開始,人們已經意識到在車聯網時代,“動嘴”遠比“動手”更為快捷。沿著這種用嘴導航的思路,在車載主機領域全面實現聲控技術,改革人機對話模式,從技術端提高車聯網終端設備的使用效率和用戶黏度,逐漸成為推動車聯網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上汽iVoka、福特汽車SYNC、豐田G-book、通用安吉星、日產CARWINGS智行、蘋果Siri eyes free等系統中均包含語音識別技術。
點評:客觀而言,對于車載主機來說,聲控技術是一項具有革命性的先進技術,但不可否認的是,聲控技術畢竟使用的是非接觸式操作方式,其傳輸方式受傳輸介質影響,在無線傳輸時的合成質量不是很好,尚需進一步提高。在實驗室測試時效果可能頗為良好,但在背景噪音較大,尤其是車內使用時,識別率不高的問題就出現了,此外,還有其它方面的因素影響著聲控功能的發(fā)揮。
不過,語音識別技術也有著很明顯的缺點。一般來說,安靜環(huán)境下,聲控識別系統能表現出良好的識別效果,具有較高的識別能力,但到了嘈雜的環(huán)境下,聲控功能的效果會不斷下降,并且伴隨著噪音的不斷增加,識別率會大大降低,導致不能正確識別。此外,聲源的距離也會使識別效果大打折扣。一般情況下,人們在使用手機時,通常都會嘴巴對著話筒進行通話,此時手機和嘴巴之間的距離保持在10厘米以內,聲控在這個距離下功能可以發(fā)揮出最佳效果,但是隨著聲源距離的不斷增加,語音識別率會明顯降低,尤其在操作的環(huán)境中,更不能令人滿意。由此可見,在車內,車載主機和聲源之間的距離一般在60厘米左右,如何解決這個距離帶來的音頻在傳輸過程中的能量損耗,從而導致聲控設備不能識別是個大問題。
五、車載藍牙技術不安全
車載藍牙系統中的藍牙技術是從手機的藍牙技術延續(xù)下來的,擁有相同的發(fā)射系統。車載藍牙只是以無線藍牙技術為基礎而設計研發(fā)的車內無線免提系統。主要功能為在正常行駛中用藍牙技術與手機連接進行免提通話,已達到解放雙手,降低交通肇事隱患的目的。車載藍牙的功能就是自動辨識移動電話,不需要電纜或電話托架便可與手機聯機;車主可以不接觸手機,甚至是雙手保持在方向盤上,都可以控制手機,用語音指令控制接聽或撥打電話。使用者可以通過車上的音響進行通話。用戶只需輕輕按一個鍵或通過語音控制就可以接聽電話,這樣提高了駕車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目前大部分車載藍牙系統支持電話會議,MP3播放等功能,操作簡單,可同時連接多部電話,大大提高了行車安全性。
點評:以上是從技術層面出發(fā)講述該技術的便利性。但是,如今車載藍牙技術已經逐漸成為每輛車中的標準配置。為何說它是“華而不實”呢?
首先,其安全性是個大問題,車載藍牙允許用戶在駕車時免提通話,其安全缺陷能讓犯罪分子獲得用戶手機上的信息,編碼錯誤則可能對汽車電子系統造成損害,從而危及駕車者的安全。數據安全行業(yè)研究人員指出,有時候編碼員會犯下人為的錯誤。藍牙軟件的質量對消費者來說幾乎是完全不透明的。
其次,從用戶體驗角度來說,許多用戶普遍反映藍牙通話的信號差,通話的對方往往聽不到車主在說什么,車主需要不停的重復自己所說的話。如果說這類情況只是偶然發(fā)生那也沒什么,關鍵就在于此類抱怨其實相當頻繁。
六、電動自調節(jié)座椅
坐在座椅上通過按鈕可調節(jié)座椅位置,不用像手動調節(jié)那樣用身體來帶動座椅。調節(jié)時便捷省力,定位精準。座椅方向的調節(jié)基于座椅調角器、座椅導軌和座椅升降機構這三樣調節(jié)機構來完成。每種機構可以分別提供兩個或以上方向的調節(jié)。座椅調整方向越多,駕駛員就能更好的找到適合自己的駕駛姿態(tài),減輕駕駛疲勞。
點評:福特Taurus這款車中所搭載的自動調節(jié)座椅系統中添加入了兩個安全氣囊單元以及電動機設備。電動機占據了非常多的座椅空間,這也就意味著座椅的位置必須調高,同時也增加了整個座椅系統的重量和結構復雜程度。在這款車中,使用人工調節(jié)座椅要比電動調節(jié)座椅更方便,具有更大的調節(jié)空間及乘坐空間。因此,電動調節(jié)功能在這款車中顯得多余。
七、自動平行泊車系統
在擁擠的城市中,車位變得緊湊,車位的距離也總是和車長嚴絲合縫的,這樣一來停車的難度就加大了,當自動泊車出現后,停車難度有效降低。但事實確實如此嗎?
這里來看一下寶馬535Li的自動泊車系統。 像很多車一樣,系統默認向右側倒車,可通過轉向燈撥桿人工選擇車位方向。寶馬的系統是在時刻探測車位的,并非類似大眾那樣需要先開啟才能探測,這樣的好處就是如果你的車后正好有一車位,那么你直接按動iDrive按鍵啟動泊車系統就能馬上開始倒車入庫,因為系統實時探測,雖然之前沒有激活自動泊車,但是在行駛過程中電腦已經探測到了現在車后的車位。
在進行一些預設工作后,系統自動進行泊車工作。雖說是自動,但車主仍然靠自己控制剎車、們來保持車輛速度,還需要仔細觀察車輛周邊的狀況,思想保持高度警惕。自動泊車過程中駕駛員不能干涉方向盤的轉動,以及踩油門,如果做了任何一個動作泊車都會中止。如果車位距離過小,那么系統同樣會進行反復的矯正,系統會提示車主反復的掛前進擋和倒擋。
點評:既然依靠自動泊車系統司機也不能無法放松警惕,那么這與人工倒車入庫的區(qū)別究竟在哪里?難道該功能不是為了減輕車主負擔而研發(fā)的嗎?司機不如自己多練習幾次倒車,日積月累后總能達到輕松入庫的水平。依靠自動泊車系統,每次入庫都要經歷反復的前進、倒退,從長遠角度來看,效率只有更低下。
八、自適應車艙溫度控制
謳歌MDX中搭載有自適應車艙氣溫控制系統。該系統根據GPS導航確定汽車的位置,并根據當地的時區(qū)、當前時間確定太陽相對汽車的位置。車內的空調系統接收到這些信息后,會隨之改變吹風的強度和溫度,保證車艙內的溫度處于最舒適狀態(tài)。
點評:看起來,這項技術非常高端、先進。然而仔細思考一下,為了達到上述功能,其實這項系統中運用到了大量傳感器、計算機芯片,其中包含了昂貴的技術成本。此外,系統真的能了解人類對于溫度的感受?每個人的耐熱/冷程度都不同,系統是固定的,而每個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因此,花費大量成本所打造的系統未必能夠起到設想中的作用。
在筆者看來,最傳統的空調系統完全能夠滿足人類需求,覺得熱,就開大冷風、調低溫度,覺得冷,就關閉冷氣,或打開供熱功能。這一切完全可以由人類自行操作且并不麻煩,車主要比系統更了解自己的感受。
九、夜視系統
寶馬、奔馳、奧迪等汽車品牌均在一些車款中搭載了夜視系統。隨著該類技術的發(fā)展,目前的夜視系統可以識別出行人、動物、車輛等不同的物體。甚至寶馬近期還推出了“動態(tài)光點”(BMW Dynamic Light Spot)技術,公司介紹稱該技術能夠以單獨的高亮度光束照亮行人,使駕駛者更容易注意到行人,減少夜間車輛與行人發(fā)生碰撞的危險。位于霧燈位置的LED燈組在未激活“動態(tài)光點”照明時,亮度與遠近光一致,用來輔助車輛大燈的照明效果。系統能夠在100米的距離上就辨識出前方的人或動物,并用高亮度的光束單獨照亮該物體,同時在儀表盤以及HUD抬頭顯示儀表上對駕駛者做出提示。如果動物在車輛的行駛路線上,進入到車輛近光燈的照射范圍之內時,動態(tài)光點會閃爍動物以達到驅逐的效果。
點評:既然夜間行車視野不佳,那就打開照明燈,放慢車速,集中注意力,同樣能夠達到安全行車的目的。換句話說,即便配備了上述的先進系統,司機在開車時打瞌睡、或是野蠻駕駛,那么依舊無法處理突發(fā)情況。
十、后排座位娛樂系統
目前,有許多汽車中都會配備后排多媒體娛樂系統,后排乘客能夠觀看自己喜愛的節(jié)目、收聽音樂等等。奧迪A8L的后排中央控制臺可謂是功能豐富,后排獨立座椅的電動調節(jié)開關位于后排中控臺左右兩側,中控臺的頂部集成了中央扶手,扶手內則為儲物空間、車載電話和右后座椅按摩遙控裝置。而在后排中控臺的兩側為220伏的電源輸出插孔和12幅車載點煙器電源插口等。在兩個座椅的中間,則是后排DVD娛樂系統的機艙、SD卡插卡槽和車載冰箱。
點評:確實,這些配置非常豪華、尖端、具備科技感。但是,如果是全家出行旅游,乘客坐在車中如果把時間用在擺弄多媒體設備上,那對車外的美麗景色絕對是一種浪費。此外,結合筆者與他人的坐車經驗后,許多人其實在坐車時更偏向于觀看窗外。此外,另一些人表示,如果在行駛的車中看書、看報、玩手機、看電影,會造成身體不適。因為在顛簸的環(huán)境下,人的眼睛需要不斷地調整與屏幕、書頁之間的焦距,所以會感到反胃甚至頭暈,如果不能理解,可以想象一下讓一個視力2.0的人反復脫戴800度的近視眼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