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元器件科普小知識:功率MOSFET的基礎知識
MOSFET利用不同類型的柵極結構開發(fā)了MOS電容的特性。通過改變施加在MOS結構的頂端電極的偏置的數值和極性,你可以全程驅動它下面的芯片直到反轉。圖2顯示了一個N溝道MOSFET的簡化結構,人們稱之為垂直、雙擴散結構,它以高度濃縮的n型襯底開始,以最小化溝道部分的體電阻。
在它上面要生長了一層n-epi,并制成了兩個連續(xù)的擴散區(qū),p區(qū)中合適的偏置將產生溝道,而在它里面擴散出的n+區(qū)定義了源極。下一步,在形成磷摻雜多晶硅之后,要生長薄的高品質柵極氧化層,從而形成柵極。要在定義源極和柵電極的頂層上開接觸窗口,與此同時,整個晶圓的底層使漏極接觸。由于在柵極上沒有偏置,n+源和n漏被p區(qū)分隔,并且沒有電流流過(三極管被關閉)。
如果向柵極施加正偏置,在p區(qū)中的少數載流子(電子)就被吸引到柵極板下面的表面。隨著偏置電壓的增加,越來越多的電子被禁閉在這塊小空間之中,本地的“少子”集中比空穴(p)集中還要多,從而出現(xiàn)“反轉”(意味著柵極下面的材料立即從p型變成n型)?,F(xiàn)在,在把源極連接到漏極的柵結構的下面的p型材料中形成了n“溝道”;電流可以流過。就像在JFET(盡管物理現(xiàn)象不同)中的情形一樣,柵極(依靠其電壓偏置)控制源極和漏極之間的電流。
MOSFET制造商很多,幾乎每一家制造商都有其工藝優(yōu)化和商標。IR是HEXFET先鋒,摩托羅拉構建了TMOS,Ixys制成了 HiPerFET和MegaMOS,西門子擁有SIPMOS家族的功率三極管,而Advanced Power Technology擁有Power MOS IV技術,不一而足。不論工藝被稱為VMOS、TMOS或DMOS,它都具有水平的柵結構且電流垂直流過柵極。
功率MOSFET的特別之處在于:包含像圖2中并行連接所描述的那樣的多個“單元”的結構。具有相同RDS(on)電阻的MOSFET并聯(lián),其等效電阻為一個MOSFET單元的RDS(on)的1/n。裸片面積越大,其導通電阻就越低,但是,與此同時,生電容就越大,因此,其開關性能就越差。
如果一切都是如此嚴格成正比且可以預測的話,有什么改進的辦法嗎?是的,其思路就是最小化(調低)基本單元的面積,這樣在相同的占位空間中可以集成更多的單元,從而使RDS(on)下降,并維持電容不變。為了成功地改良每一代MOSFET產品,有必要持續(xù)地進行技術改良并改進晶體圓制造工藝(更出色的線蝕刻、更好的受控灌注等等)。但是,持續(xù)不斷地努力開發(fā)更好的工藝技術不是改良MOSFET的唯一途徑;概念設計的變革可能會極大地提高性能。這樣的突破就是飛利浦去年11 月宣布:開發(fā)成功TrenchMOS工藝。其柵結構不是與裸片表面平行,現(xiàn)在是構建在溝道之中,垂直于表面,因此,占用的空間較少并且使電流的流動真正是垂直的(見圖3)。在RDS(on)相同的情況下,飛利浦的三極管把面積減少了50%;或者,在相同的電流處理能力下,把面積減少了35%。
本文小結
我們把MOSFET與更為著名、更為常用的雙極型三極管進行了比較,我們看到MOSFET比BJT所具備的主要優(yōu)勢,我們現(xiàn)在也意識到一些折衷。最重要的結論在于:整個電路的效率是由具體應用決定的;工程師要在所有的工作條件下仔細地評估傳導和開關損耗的平衡,然后,決定所要使用的器件是常規(guī)的雙極型、MOSFET或可能是IGBT?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