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狼”華為吞掉全球40% LTE市場
從城市到農村,從發(fā)達地區(qū)到發(fā)展中國家;從挪威的全球最北端(北極圈內北緯78度13分)、德國的農村區(qū)域、納米比亞的沙漠地帶、菲律賓的熱帶雨林、俄羅斯的冰天雪地到澳大利亞的全球最南端,華為的無線網絡產品和解決方案服務全球500多家移動運營商和20多億3G和LTE網絡移動用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iyoush.com/article/215709.htm全球運營商正在進行的大規(guī)模LTE4G網絡建設,讓電信設備商重排利益格局。目前,華為已獲得241個LTE商用合同,位列業(yè)界第一。全球244個已商用的LTE網絡中華為參與了其中110個的部署,排在其后的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阿朗參與的LTE商用網絡數(shù)量分別為100個、56個和24個。
不僅如此,華為建設的LTE網絡覆蓋全球100多個首都城市,以及全球9大金融中心——倫敦、香港、新加坡、蘇黎世、首爾、東京、日內瓦、多倫多,顯示出華為部署場景各異的復雜網絡的能力。
據華為無線網絡業(yè)務部總裁汪濤透露,2013年全年華為無線業(yè)務在全球的銷售收入預計將達到117億美元,較上一年的106億美元增長10%;預計2014年,華為無線銷售收入仍將保持10%的增長,實現(xiàn)129億美元的全球銷售收入,其中,在LTE市場將實現(xiàn)收入翻番,達到40億美元。
“我們在全球的經驗,將幫助中國三大運營商少走彎路。包括在資費包的設計上,我們也會給運營商提供一些建議,幫助運營商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汪濤介紹,“華為也是中國移動4G商用城市的主要供應商。在過去幾年,中國移動在建網過程中曾經遇到過一些難題,但很快就找到了新的建網方式,比如通過TDS軟件升級為TD-LTE,加快建網速度,降低建網成本,解決密集城區(qū)的覆蓋,以及室內覆蓋的問題?!边@些創(chuàng)新幫助中國移動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就建成了20多萬個TD-LTE基站。
“在商言商,我們不希望介入政治上的事情,也不建議把商業(yè)和政治糾結在一起。”汪濤說,“我們現(xiàn)在能做到的就是讓自身更透明,加強與各國的溝通?!?/p>
汪濤強調,“在網絡安全上,華為是最沒有問題的供應商,華為敢于承諾開放源代碼”。
設備廠商與運營商超出買賣關系共同對抗OTT競爭
全球運營商都面臨著來自互聯(lián)網公司OTT業(yè)務的挑戰(zhàn),電信設備供應商與其唇齒相依,在運營商向“智能管道”轉型的過程中,愛立信、華為、諾西等全球主流電信設備廠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運營商與電信設備供應商之間的關系,已超出了傳統(tǒng)的‘買賣關系’?!蓖魸诮邮芸萍既請蟛稍L時說。
汪濤說:“為了應對這種沖擊,在復雜的競爭環(huán)境下,華為不僅為運營商提供技術方案,也包括商業(yè)模式的創(chuàng)新?!?/p>
GSA最新發(fā)布的LTE演進報告顯示,全球40%的LTE商用網絡采用1800MHz頻段開展部署,1800MHz已成為實現(xiàn)全球LTE漫游的黃金頻譜。華為在多個頻段都有LTE網絡建設,特別是在1800MHz頻段部署更多,這意味著在未來LTE網絡部署中,華為的成熟經驗不僅將幫助運營商實現(xiàn)部署,也有助于其拿到更多的訂單。
隨著中國市場啟動4G,中國移動在國內326個城市開始進行大規(guī)模的GSM+TDS+LTE建設,中國電信在42個城市進行CDMA+LTE建設,中國聯(lián)通在55個城市進行GSM+UMTS+LTE建設,F(xiàn)DD/TDD融合成為主題。而之前華為提出的無邊界網絡理念,其核心思想就是通過多種LTE、LTE-A及未來的創(chuàng)新技術,實現(xiàn)超寬帶、零等待和無處不在的連接,為終端用戶帶來高速、高質量以及簡單自由分享的業(yè)務體驗。
華為贏得全球最多的4G訂單是因為華為能夠站在客戶的角度,提供量身定做的解決方案。在LTE4G網絡上還能承載什么樣的業(yè)務,全球都還在探索階段,目前并沒有成熟的案例,華為正與運營商一道邊摸索邊實踐,“目前已可見到的是,LTE集群業(yè)務可以應用在公安、消防等領域,以往,這種業(yè)務成本很高。除高速上網之外,馬來西亞、菲律賓等一些國家都在嘗試視頻廣播等業(yè)務”。汪濤認為,未來基于LTE網絡會有很多企業(yè)級的業(yè)務出現(xiàn),在某些國家和地區(qū),建設無線網絡要比鋪設光纖固網節(jié)省很多成本。
汪濤說,“雖然我們在過去取得了巨大進展,但我們仍處于初步階段。未來,移動網絡將實現(xiàn)全球各地所有設備的互聯(lián),延時幾乎為零。醫(yī)療、零售、交通、銀行、媒體、教育和制造業(yè)等行業(yè)將面臨無限機遇,華為也將獲得更大的發(fā)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