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敏電阻是什么意思
“壓敏電阻是中國大陸的名詞,意思是“在一定電流電壓范圍內電阻值隨電壓而變”,或者是說“電阻值對電壓敏感”的阻器。相應的英文名稱叫“Voltage Dependent Resistor”簡寫為“VDR”, 或者叫做“Varistor"。
壓敏電阻器的電阻體材料是半導體,所以它是半導體電阻器的一個品種。現(xiàn)在大量使用的"氧化鋅"(ZnO)壓敏電阻器,它的主體材料有二價元素(Zn)和六價元素氧(O)所構成。所以從材料的角度來看,氧化鋅壓敏電阻器是一種“Ⅱ-Ⅵ族氧化物半導體”。
在中國臺灣,壓敏電阻器是按其用途來命名的,稱為"突波吸收器"。壓敏電阻器按其用途有時也稱為“電沖擊(浪涌)抑制器(吸收器)”。
結構——根據半導體材料的非線性特性制成的。
特性——壓敏電阻器的電壓與電流不遵守歐姆定律,而成特殊的非線性關系。當兩端所加電壓低于標稱額定電壓值時,壓敏電阻器的電阻值接近無窮大,內部幾乎無電流流過;當兩端所加電壓略高于標稱額定電壓值時,壓敏電阻器將迅速擊穿導通,并由高阻狀態(tài)變?yōu)榈妥锠顟B(tài),工作電流也急劇增大;當兩端所加電壓低于標稱額定電壓值時,壓敏電阻器又恢復為高阻狀態(tài);當兩端所加電壓超過最大限制電壓值時,壓敏電阻器將完全擊穿損壞,無法再自行恢復。
作用與應用——廣泛應用于家用電器及其它電子產品中,起過電壓保護、防雷、抑制浪涌電流、吸收尖峰脈沖、限幅、高壓滅弧、消噪、保護半導體元器件等。
壓敏電阻電路的“安全閥”作用
壓敏電阻的最大特點是當加在它上面的電壓低于它的閥值"UN"時,流過它的電流極小,相當于一只關死的閥門,當電壓超過UN時,流過它的電流激增,相當于閥門打開。利用這一功能,可以抑制電路中經常出現(xiàn)的異常過電壓,保護電路免受過電壓的損害。
壓敏電阻的應用類型
不同的使用場合,應用壓敏電阻的目的,作用在壓敏電阻上的電壓/電流應力并不相同, 因而對壓敏電阻的要求也不相同,注意區(qū)分這種差異,對于正確使用是十分重要的。
根據使用目的的不同,可將壓敏電阻區(qū)分為兩大類:①保護用壓敏電阻,②電路功能用壓敏電阻。
1.保護用壓敏電阻
(1) 區(qū)分電源保護用,還是信號線,數(shù)據線保護用壓敏電阻器,它們要滿足不同的技術標準的要求。
(2) 根據施加在壓敏電阻上的連續(xù)工作電壓的不同,可將跨電源線用壓敏電阻器區(qū)分為交流用或直流用兩種類型,壓敏電阻在這兩種電壓應力下的老化特性表現(xiàn)不同。
(3) 根據壓敏電阻承受的異常過電壓特性的不同,可將壓敏電阻區(qū)分為浪涌抑制型,高功率型和高能型這三種類型。
★浪涌抑制型:是指用于抑制雷電過電壓和操作過電壓等瞬態(tài)過電壓的壓敏電阻器,這種瞬態(tài)過電壓的出現(xiàn)是隨機的,非周期的,電流電壓的峰值可能很大。絕大多數(shù)壓敏電阻器都屬于這一類。
★高功率型:是指用于吸收周期出現(xiàn)的連續(xù)脈沖群的壓敏電阻器,例如并接在開關電源變換器上的壓敏電阻,這里沖擊電壓周期出現(xiàn),且周期可知,能量值一般可以計算出來,電壓的峰值并不大,但因出現(xiàn)頻率高,其平均功率相當大。
★高能型:指用于吸收發(fā)電機勵磁線圈,起重電磁鐵線圈等大型電感線圈中的磁能的壓敏電壓器,對這類應用,主要技術指標是能量吸收能力。
壓敏電阻器的保護功能,絕大多數(shù)應用場合下,是可以多次反復作用的,但有時也將它做成電流保險絲那樣的"一次性"保護器件。例如并接在某些電流互感器負載上的帶短路接點壓敏電阻。
2.電路功能用壓敏電阻
壓敏電阻主要應用于瞬態(tài)過電壓保護,但是它的類似于半導體穩(wěn)壓管的伏安特性,還使它具有多種電路元件功能,例如可用作:
(1)直流
高壓小電流穩(wěn)壓元件,其穩(wěn)定電壓可高達數(shù)千伏以上,這是硅穩(wěn)壓管無法達到的。
(2)電壓波動檢測元件。
(3)直流電瓶移位元件。
(4)均壓元件。
(5)熒光啟動元件
壓敏電阻器的種類:
1) 按結構分類:
● 結型壓敏電阻器——因電阻體與金屬電極之間的特殊接觸,才具有了非線性特性。
● 體型壓敏電阻器——因電阻體本身的半導體性質,才具有了非線性特性。
● 單顆粒層壓敏電阻器
● 薄膜壓敏電阻器
2)按使用材料分類:
● 氧化鋅壓敏電阻器
● 碳化硅壓敏電阻器
● 金屬氧化物壓敏電阻器
● 鍺(硅)壓敏電阻器
● 鈦酸鋇壓敏電阻器
3)按伏安特性分類:
● 對稱型壓敏電阻器(無極性)
● 非對稱型壓敏電阻器(有極性)
⑦ 壓敏電阻器的主要參數(shù):除標稱阻值、額定功率和允許偏差等基本指標外,還有如下指標:
1)標稱電壓(V):指通過1mA直流電流時壓敏電阻器兩端的電壓值。
2)電壓比:指壓敏電阻器的電流為1mA時產生的電壓值與壓敏電阻器的電流為0.1mA時產生的電壓值之比。
3)最大限制電壓(V):指壓敏電阻器兩端所能承受的最高電壓值。
4)殘壓比:通過壓敏電阻器的電流為某一值時,在它兩端所產生的電壓稱為這一電流值的殘壓。殘壓比則是殘壓與標稱電壓之比。
5)通流容量(kA):通流容量也稱通流量,是指在規(guī)定的條件(規(guī)定的時間間隔和次數(shù),施加標準的沖擊電流)下,允許通過壓敏電阻器上的最大脈沖(峰值)電流值。
6)漏電流(mA):漏電流也稱等待電流,是指壓敏電阻器在規(guī)定的溫度和最大直流電壓下,流過壓敏電阻器電流。
7)電壓溫度系數(shù):指在規(guī)定的溫度范圍(溫度為20℃~70℃)內,壓敏電阻器標稱電壓的變化率,即在通過壓敏電阻器的電流保持恒定時,溫度改變1℃時,壓敏電阻器兩端電壓的相對變化。
8)電流溫度系數(shù):指在壓敏電阻器的兩端電壓保持恒定時,溫度改變1℃時,流過壓敏電阻器電流的相對變化。
9)電壓非線性系數(shù):指壓敏電阻器在給定的外加電壓作用下,其靜態(tài)電阻值與動態(tài)電阻值之比。
10)絕緣電阻:指壓敏電阻器的引出線(引腳)與電阻體絕緣表面之間的電阻值。
11)靜態(tài)電容量(PF):指壓敏電阻器本身固有的電容容量。
保護用壓敏電阻的基本性能
(1)保護特性,當沖擊源的沖擊強(或沖擊電流Isp=Usp/Zs)不超過規(guī)定值時,壓敏電阻的限制電壓不允許超過被保護對象所能承受的沖擊耐電壓(Urp)。
(2)耐沖擊特性,即壓敏電阻本身應能承受規(guī)定的沖擊電流,沖擊能量,以及多次沖擊相繼出現(xiàn)時的平均功率。
(3)壽命特性有兩項,一是連續(xù)工作電壓壽命,即壓敏電阻在規(guī)定環(huán)境溫度和系統(tǒng)電壓條件應能可靠地工作規(guī)定的時間(小時數(shù))。二是沖擊壽命,即能可靠地承受規(guī)定的沖擊的次數(shù)。
(4)壓敏電阻介入系統(tǒng)后,除了起到"安全閥"的保護作用外,還會帶入一些附加影響,這就是所謂"二次效應",它不應降低系統(tǒng)的正常工作性能。這時要考慮的因素主要有三項,一是壓敏電阻本身的電容量(幾十到幾萬PF),二是在系統(tǒng)電壓下的漏電流,三是壓敏電阻的非線性電流通過源阻抗的耦合對其他電路的影響。
壓敏電阻器的應用原理
壓敏電阻器是一種具有瞬態(tài)電壓抑制功能的元件,可以用來代替瞬態(tài)抑制二極管、齊納二極管和電容器的組合。壓敏電阻器可以對IC及其它設備的電路進行保護,防止因靜電放電、浪涌及其它瞬態(tài)電流(如雷擊等)而造成對它們的損壞。使用時只需將壓敏電阻器并接于被保護的IC或設備電路上,當電壓瞬間高于某一數(shù)值時,壓敏電阻器阻值迅速下降,導通大電流,從而保護IC或電器設備;當電壓低于壓敏電阻器工作電壓值時,壓敏電阻器阻值極高,近乎開路,因而不會影響器件或電器設備的正常工作。
壓敏電阻的選用
選用壓敏電阻器前,應先了解以下相關技術參數(shù):標稱電壓是指在規(guī)定的溫度和直流電流下,壓敏電阻器兩端的電壓值。漏電流是指在25℃條件下,當施加最大連續(xù)直流電壓時,壓敏電阻器中流過的電流值。等級電壓是指壓敏電阻中通過8/20等級電流脈沖時在其兩端呈現(xiàn)的電壓峰值。通流量是表示施加規(guī)定的脈沖電流(8/20μs)波形時的峰值電流。浪涌環(huán)境參數(shù)包括最大浪涌電流Ipm(或最大浪涌電壓Vpm和浪涌源阻抗Zo)、浪涌脈沖寬度Tt、相鄰兩次浪涌的最小時間間隔Tm以及在壓敏電阻器的預定工作壽命期內,浪涌脈沖的總次數(shù)N等。
標稱電壓選取
一般地說,壓敏電阻器常常與被保護器件或裝置并聯(lián)使用,在正常情況下,壓敏電阻器兩端的直流或交流電壓應低于標稱電壓,即使在電源波動情況最壞時,也不應高于額定值中選擇的最大連續(xù)工作電壓,該最大連續(xù)工作電壓值所對應的標稱電壓值即為選用值。對于過壓保護方面的應用,壓敏電壓值應大于實際電路的電壓值,一般應使用下式進行選擇:
VmA=av/bc
式中:a為電路電壓波動系數(shù),一般取1.2;v為電路直流工作電壓(交流時為有效值);b為壓敏電壓誤差,一般取0.85;c為元件的老化系數(shù),一般取0.9;
這樣計算得到的VmA實際數(shù)值是直流工作電壓的1.5倍,在交流狀態(tài)下還要考慮峰值,因此計算結果應擴大1.414倍。另外,選用時還必須注意:
(1) 必須保證在電壓波動最大時,連續(xù)工作電壓也不會超過最大允許值,否則將縮短壓敏電阻的使用壽命;
(2) 在電源線與大地間使用壓敏電阻時,有時由于接地不良而使線與地之間電壓上升,所以通常采用比線與線間使用場合更高標稱電壓的壓敏電阻器。
壓敏電阻所吸收的浪涌電流應小于產品的最大通流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