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ZedBoard上linux根文件系統(tǒng)(ramdisk)
Digilent的OOB設(shè)計給出了一個ZedBoard上完整的運行的linux系統(tǒng)所需要的所有文件,包括配置FPGA的bit文件、 配置ARM PS系統(tǒng)的First-Stage boot loader(FSBL)和引導linux需要的Second-Stage boot loader(SSBL)、Linux內(nèi)核zImage、設(shè)備樹文件devicetree_ramdisk.dtb 以及根文件系統(tǒng)ramdisk8M.image.gz。linux在運行時,加載這個ramdisk8M.image.gz鏡像文件到DDR3中來執(zhí)行實現(xiàn)根文件系統(tǒng)的建立,很多并不像在ubuntu中對文件系統(tǒng)操作那樣簡單。本小節(jié)介紹如何制作ZedBoard可運行的根文件系統(tǒng)ramdisk8M.image.gz鏡像文件,參照xilinx wiki 。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iyoush.com/article/201710/365703.htm通過本小節(jié)的學習,在以后的開發(fā)中,可以更加順利的修改文件系統(tǒng),給設(shè)計帶來方便。
硬件平臺:Digilent ZedBoard
開發(fā)環(huán)境:Windows XP 32 bit + Wmare 8.0 + Ubuntu 10.04 + arm-linux-xilinx-gnueabi交叉編譯環(huán)境
Zedboard linux: Digilent OOB Design
1、FHS(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標準介紹
當我們在linux下輸入ls / 的時候,見到的目錄結(jié)構(gòu)以及這些目錄下的內(nèi)容都大同小異,這是因為所有的linux發(fā)行版在對根文件系統(tǒng)布局上都遵循FHS標準的建議規(guī)定。該標準規(guī)定了根目錄下各個子目錄的名稱及其存放的內(nèi)容:
目錄名
存放的內(nèi)容
/bin
必備的用戶命令,例如ls、cp等
/sbin
必備的系統(tǒng)管理員命令,例如ifconfig、reboot等
/dev
設(shè)備文件,例如mtdblock0、tty1等
/etc
系統(tǒng)配置文件,包括啟動文件,例如inittab等
/lib
必要的鏈接庫,例如C鏈接庫、內(nèi)核模塊
/home
普通用戶主目錄
/root
root用戶主目錄
/usr/bin
非必備的用戶程序,例如find、du等
/usr/sbin
非必備的管理員程序,例如chroot、inetd等
/usr/lib
庫文件
/var
守護程序和工具程序所存放的可變,例如日志文件
/proc
用來提供內(nèi)核與進程信息的虛擬文件系統(tǒng),由內(nèi)核自動生成目錄下的內(nèi)容
/sys
用來提供內(nèi)核與設(shè)備信息的虛擬文件系統(tǒng),由內(nèi)核自動生成目錄下的內(nèi)容
/mnt
文件系統(tǒng)掛接點,用于臨時安裝文件系統(tǒng)
/tmp
臨時性的文件,重啟后將自動清除
制作根文件系統(tǒng)就是要建立以上的目錄,并在其中建立完整目錄內(nèi)容。其過程大體包括:
編譯/安裝busybox,生成/bin、/sbin、/usr/bin、/usr/sbin目錄
利用交叉編譯工具鏈,構(gòu)建/lib目錄
手工構(gòu)建/etc目錄
制作根文件系統(tǒng)的鏡像文件
下面就來詳細介紹這個過程。
1、編譯安裝busybox,生成/bin、/sbin、/usr/bin、/usr/sbin目錄
首先下載BusyBox源碼,使用命令
git clone git://git.busybox.net/busybox
當然,和往常一樣,為了給上不了國外網(wǎng)站的同學們提供便利,這里提供一個國內(nèi)的下載鏈接:
busybox下載
下載后,切換到busybox目錄,并進行默認配置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xilinx-linux-gnueabi- defconfig
使用命令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xilinx-linux-gnueabi- menuconfig
打開可視化界面配置
逐一進入
BusyBox SetTIngs->InstallaTIon OpTIons->BusyBox installaTIon prefix
將目錄設(shè)置為
/home/devel/_rootfs
保存后退出,并安裝busybox
mak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xilinx-linux-gnueabi- install
安裝好后,我們能夠在/home/devel/_rootfs目錄下看到生成了的bin sbin usr/bin usr/sbin 目錄,其下包含了我們常用的命令,這些命令都是指向bin/busybox的軟鏈接。
3、安裝Dropbear
我對dropbear的功能不是很明白,從百度上獲取到的信息是“dropbear實現(xiàn)完整的SSH客戶端和服務(wù)器版本2協(xié)議。它不支持SSH版本1 的向后兼容性,以節(jié)省空間和資源,并避免在SSH版本1的固有的安全漏洞。還實施了SCP的。SFTP支持依賴于一個二進制文件,可以通過提供的OpenSSH或類似的計劃。”由于xilinx wiki上有這樣的步驟,還是老老實實的做吧。
下載dropbear,并解壓
wget
tar xfvz dropbear-0.53.1.tar.gz
配置dropbear
./configure --prefix=/home/devel/_rootfs --host=arm-xilinx-linux-gnueabi --disable-zlib CC=arm-xilinx-linux-gnueabi-gcc LDFLAGS=-Wl,--gc-sections CFLAGS=-ffunction-sections -fdata-sections -Os
編譯
make PROGRAMS=dropbear dbclient dropbearkey dropbearconvert scp MULTI=1 strip
安裝dropbear并創(chuàng)建符號鏈接
make install
ln -s /home/devel/_rootfs/usr/bin/scp
4、利用交叉編譯工具鏈,構(gòu)建/lib目錄
進入/home/devel/_rootfs,創(chuàng)建lib目錄
cd /home/devel/_rootfs
bash> mkdir lib
將交叉編譯環(huán)境庫拷貝到這個目錄下
cp /opt/14.2/ISE_DS/EDK/gnu/arm/lin64/arm-xilinx-linux-gnueabi/libc/lib/* lib -r
同樣,將工具鏈拷貝到sbin/和usr/bin/下
cp /opt/14.2/ISE_DS/EDK/gnu/arm/lin64/arm-xilinx-linux-gnueabi/libc/sbin/* sbin/ -r
cp /opt/14.2/ISE_DS/EDK/gnu/arm/lin64/arm-xilinx-linux-gnueabi/libc/usr/bin/* usr/bin/ -r
意:很多網(wǎng)友說,自己的電腦上沒有l(wèi)in64文件夾,只有nt文件夾。這個問題是由于在安裝ISE版本是,操作系統(tǒng)32位/64位決定的。我在XP(32位)下安裝時也只有nt文件夾,因而我選擇一個“懶”的方法:把OOB中的lib/、sbin/bin、 usr/bin文件夾直接拷貝出來,相應(yīng)替換掉。
?usr/bin目錄文件下載
?sbin目錄文件下載
?lib目錄文件下載
5、創(chuàng)建其他目錄和相應(yīng)配置
至此,幾個重要的目錄和文件都已經(jīng)創(chuàng)建完畢,需要安裝FHS要求把其他目錄和文件創(chuàng)建。切換到_rootfs目錄下,使用命令
mkdir dev etc etc/dropbear etc/init.d mnt opt proc root sys tmp var var/log var/www
創(chuàng)建etc/fstab文件,內(nèi)容如下
LABEL=/ / tmpfs defaults 0 0
none /dev/pts devpts gid=5,mode=620 0 0
none /proc proc defaults 0 0
none /sys sysfs defaults 0 0
none /tmp tmpfs defaults 0 0
創(chuàng)建etc/inittab文件,內(nèi)容如下
::sysinit:/etc/init.d/rcS
# /bin/ash
#
# Start an askfirst shell on the serial ports
ttyPS0::respawn:-/bin/ash
# What to do when restarting the init process
::restart:/sbin/init
# What to do before rebooting
::shutdown:/bin/umount -a -r
創(chuàng)建etc/passwd文件,內(nèi)容如下
root:$1$qC.CEbjC$SVJyqm.IG.gkElhaeM.FD0:0:0:root:/root:/bin/sh
創(chuàng)建文件etc/init.d/rcS ,內(nèi)容如下
#!/bin/sh
echo Starting rcS...
echo ++ Mounting filesystem
mount -t proc none /proc
mount -t sysfs none /sys
mount -t tmpfs none /tmp
echo ++ Setting up mdev
echo /sbin/mdev > /proc/sys/kernel/hotplug
mdev -s
mkdir -p /dev/pts
mkdir -p /dev/i2c
mount -t devpts devpts /dev/pts
echo ++ Starting telnet daemon
telnetd -l /bin/sh
echo ++ Starting http daemon
httpd -h /var/www
echo ++ Starting ftp daemon
tcpsvd 0:21 ftpd ftpd -w /
echo ++ Starting dropbear (ssh) daemon
dropbear
echo rcS Complete
并設(shè)置其權(quán)限
chmod 755 etc/init.d/rcS
sudo chown root:root etc/init.d/rcS
BTW,我們的后續(xù)設(shè)計中,為了實現(xiàn)應(yīng)用程序上電后自動啟動運行,可以修改rcS文件內(nèi)容,將應(yīng)用程序執(zhí)行命令寫入到rcS文件中。
6、生成ramdisk鏡像文件
至此,根文件系統(tǒng)所有需要的目錄和文件已經(jīng)準備完畢。查看_rootfs下的內(nèi)容
這個根文件系統(tǒng)能夠被執(zhí)行,還需要將其制作成image鏡像文件,并壓縮。
接下來的操作如果和xilinx wiki上操作一致,最終的文件系統(tǒng)并不能被識別,所以這里介紹的和xilinx wiki有少許不同。
創(chuàng)建鏡像文件ramdisk8M.image,并設(shè)置大小為8M,文件系統(tǒng)格式為ext2:
cd ~
dd if=/dev/zero of=ramdisk8M.image bs=1024 count=8192
mke2fs -F ramdisk8M.image -L ramdisk -b 1024 -m 0
tune2fs ramdisk8M.image -i 0
chmod 777 ramdisk8M.image
大小可以按照需要自己調(diào)整,但是最好不要超過32M。
創(chuàng)建ramdisk目錄,將ramdisk8M.image 掛載到該目錄下,
mkdir ramdisk
mount -o loop ramdisk8M.image ramdisk/
接下來,只需要將_rootfs目錄下的內(nèi)容全部拷貝到ramdisk下即可
cp -R /home/devel/_rootfs/* ramdisk
注意,這里cp的參數(shù)一定是R而非r。
這樣,這個鏡像文件的內(nèi)容就是_rootfs目錄下的內(nèi)容了。將其卸載就可
umount ramdisk/
到此,根文件系統(tǒng)鏡像文件ramdisk8M.image 制作完成,將其壓縮
gzip -9 ramdisk8M.image
生成ramdisk8M.image.gz文件,拷貝到SD上就可以了。
busybox下載
usr/bin目錄文件下載
sbin目錄文件下載
lib目錄文件下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