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看懂五大生物識別技術
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最為廣泛,使用最便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iyoush.com/article/201705/358616.htm人臉識別系統的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80年代后隨著計算機技術和光學成像技術的發(fā)展得到提高,而真正進入初級的應用階段則在90年后期,并且以美國、德國和日本的技術實現為主。如今,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已經不僅限在商務場所中,它已經以各種智能家居的形式逐步滲透到平常百姓家。不過,人臉識別系統信息存儲仍是以計算機能識別的語言為主,即數字或特定代碼,安全性便要打折了。也許,許多女性朋友對人臉識別功能苦不堪言,換個發(fā)型,畫個妝,它便無法識別了。
指紋識別技術成熟,但并不適用每一個人
每個指紋都有幾個獨一無二可測量的特征點,每個特征點都有大約七個特征,人們的十個手指產生最少4900個獨立可測量的特征。指紋識別技術通過分析指紋可測量的特征點,從中抽取特征值,然后進行認證。當前,我國第二代身份證便實現了指紋采集,且各大智能手機都紛紛實現了指紋解鎖功能。與其他生物識別技術相比,指紋識別早已經在消費電子、安防等產業(yè)中廣泛應用,通過時間和實踐的檢驗,技術方面也在不斷的革新。雖然每個人的指紋識別都是獨一無二的,但并不適用于每一個行業(yè)、每一個人。例如,雙手長期手工作業(yè)的人們便會為指紋識別而煩惱,他們的手指若有絲毫破損或干濕環(huán)境里、沾有異物則指紋識別功能要失效了。
虹膜識別生物認證技術的“寵兒”,安全性居于首位
相對于其他生物識別技術而言,虹膜識別誤識率和拒真率已經達到了零幾率的識別水平,而虹膜識別又屬于非接觸式的識別,識別方便高效。虹膜是每個人特有的,具有不可復制的唯一性,安全等級來說是目前最高的。但是虹膜識別的應用價格也因其技術難度成正比,相比其他的識別技術,略顯貴態(tài)。
聲紋識別成本低廉、獲取便捷,適用要求嚴格
所謂聲紋,是用電聲學儀器顯示的攜帶言語信息的聲波頻譜。它非常適合遠程身份確認,只需要一個麥克風或電話、手機就可以通過網路(通訊網絡或互聯網絡)實現遠程登錄。不過,聲紋識別的缺點也十分明顯,對環(huán)境的要求非常高,在嘈雜的環(huán)境、混合說話下聲紋不易獲取;人的聲音也會隨著年齡、身體狀況、年齡、情緒等的影響而變化;不同的麥克風和信道對識別性能有影響等。
靜脈識別速度快、產品難以小型化使得市場運用低
近日,媒體報道神農架景區(qū)指靜脈檢票機投用,驗票只需3秒,有效緩解了高峰期景區(qū)門口擁堵現象。靜脈識別是通過指靜脈識別儀取得個人手指靜脈分布圖,將特征值存儲。比對時,實時采取靜脈圖,提取特征值進行匹配,從而對個人進行身份鑒定。如今的靜脈識別兼具四大特點:高度防偽、簡便易用、快速識別及高度準確。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指靜脈識別的特征已被國際公認具有唯一性,且和視網膜相當,在其拒真率(相同結構圖,而被算法識別為不同)低于萬分之一的情況下,其識假率(不同結構圖,而被算法識別為相同)可低于10萬分之一。然而,目前靜脈識別功能在市場的運用并不高,而它同樣有著難以規(guī)避的缺點。例如手背靜脈仍可能隨著年齡和生理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永久性尚未得到證實;仍然存在無法成功注冊登記的可能;由于采集方式受自身特點的限制,產品難以小型化;采集設備有特殊要求,設計相對復雜,制造成本高。
總體上來說,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技術的不斷進步,生物識別技術也將迎來新的變化和需求,生物識別技術與互聯網、物聯網的交集將成為各行業(yè)的著力點。當前的單一的生物識別技術各有優(yōu)缺點,在應用上難免會出現一干問題。也許今后的生物識別技術將向多元化交錯發(fā)展,取長補短,而生物識別技術的市場前景,仍然值得人們矚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