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發(fā)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wèi)星!量子通信到底是啥?
中國同時也是世界首顆量子通信衛(wèi)星近日將擇機發(fā)射,如果成功發(fā)射,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衛(wèi)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的國家,加上今年下半年建成的地面光纖量子通信網絡,國內將初步建成廣域量子通信體系。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iyoush.com/article/201607/294648.htm什么是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是根據量子力學原理,提供一種全新方式對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傳輸和邏輯操作,并對光子、原子等微觀粒子進行精確操縱,以確保通信安全和提升計算速度等的通信方式。
而量子力學理論被認為是繼牛頓經典力學和愛因斯坦相對論后,人類科學的顛覆性發(fā)現。
量子力學的兩個應用
量子力學的主要應用有兩方面:
一是量子通信
二是量子計算
目前谷歌、IBM已經在量子計算機領域展開研究。而在量子通信領域,與其他許多先進的前沿科技領域相比,中國已經處在全球領先地位。
量子通訊更安全、更快傳遞信息
目前國內即將實用化的“量子通信”,仍然采用傳統(tǒng)技術(光纖和激光)來傳遞信息,但已經可以做到給信息加密的秘鑰用量子原理來分配、傳遞秘鑰。量子通信雖然不可能真的超光速,但其優(yōu)勢足以讓人類向往:通信更快,更加安全。
基于量子通信和量子力學的理論,潘建偉團隊希望通過量子通信研究,從初步實現局域量子通信網絡,到實現多橫多縱的全球范圍量子通信網絡,以保證信息傳輸的絕對安全。
多個項目落地
量子通信產業(yè)更加完善
目前,中國已經在合肥建成量子通信政務網。預計大尺度光纖量子通信骨干網工程將于2016年下半年交付。
“京滬干線”總長2000余公里,從北京出發(fā),經過河南、合肥,到達上海。這樣一來,京滬兩地及沿線的金融、政務機構可以利用這條線傳輸遠地災情和量子安全數據,從物理原理上確保不被第三方竊聽。
廣域量子通信網絡示意圖
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長王建宇曾在“光纖通信50年高峰論壇”表示,按照規(guī)劃,中國在2016年首顆量子衛(wèi)星發(fā)射后還將發(fā)射更多衛(wèi)星,到2020年實現亞洲與歐洲的洲際量子密鑰分發(fā),屆時聯接亞洲與歐洲的洲際量子通信網也將建成。到2030年左右,中國將建成全球化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除了中國外,今年歐洲發(fā)布了10億歐元的量子項目計劃;日本提出了以新一代量子信息通信技術為對象的長期研究戰(zhàn)略,計劃在2020年至2030年間建成安全保密的高速量子信息通信網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