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米歐維搶灘高端市場 國產新四大殺入馬拉松后程
2016年智能手機市場剛剛邁過了一季度的賽道,從第一季度的表現(xiàn)來看,幾乎所有廠商都在聚焦2000-3000元市場。華為、OPPO、vivo這樣的參與者不必多談,即使是小米、魅族、樂視這樣的互聯(lián)網品牌也在往高端市場上探。更有意思的是,華為旗下的榮耀作為性價比定位的廠商如今也在窺探高端市場,聯(lián)想旗下的ZUK也出人意料地殺入了2000-3000元這個價位段。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iyoush.com/article/201605/290903.htm從一季度的市場趨勢來看,目前智能手機行業(yè),高端市場已經成為了主戰(zhàn)場。國產手機市場已經成為了華米歐維的新格局,國產“新四大”殺入了馬拉松的后程,“新四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態(tài)度,侵蝕蘋果、三星所把持的高端市場。
花旗小妹只是過渡,華米歐維格局已定
所謂國產“新四大”指的是華為、小米、OPPO、vivo這四家手機廠商。這四家手機廠商已然取代“中華酷聯(lián)”,構成了“華米歐維”的新格局。
早在去年雙11的時候,業(yè)內有好事者曾根據(jù)雙11天貓旗艦店的銷售額進行排序,把華為、奇酷、小米、魅族列為取代“中華酷聯(lián)”的四大手機廠商,并將其冠名為“花旗小妹”。只可惜,“花旗小妹”只是相關廠商的公關辭令。雖然“花旗小妹”的說法名噪一時,但筆者當時就預測說,這只不過是一個過渡的階段,2016年,國產手機會形成新的格局。
筆者當時判斷的原因有二,一是雙11僅僅比的是線上銷售,對于OPPO和vivo這樣的廠商而言,線下才是它們關注的重點。第二則是,一天的較量存在很大的變數(shù),一是廠商具體表現(xiàn)可能很難有準確的衡量,而且當時就有聲音稱,這場較量中存在刷單現(xiàn)象。
而在在今年一季度來看,國產“新四大”的格局已經形成。“華米歐維”四家目前正在主導國產手機市場的格局。根據(jù)國際數(shù)據(jù)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的最新報道,OPPO在2016年第一季度的出貨量為1850萬臺,占據(jù)市場份額5.5%,而vivo出貨量為1430萬臺。OPPO和vivo與華為、小米一起,成為了國產“新四大”。
有人或許會說,為何“華米歐維”這個格局會比“花旗小妹”更穩(wěn)定,而非僅僅只是過渡格局。作出這樣的判斷同樣也有兩點原因。一是“華米歐維”四家除了小米之外,存在一個共性——主攻線下市場和高端市場,而這個共性已經成為了今年手機市場的大趨勢,連小米都在順著這個趨勢走。第二則是,“華米歐維”四家家家都是在市場中已經深耕多年的廠商,在智能手機市場趨于飽和的時候,傳統(tǒng)手機廠商反而逆勢坐穩(wěn),這說明背后的驅動力不是偶然因素,而是大勢所趨。
搶灘高端成為趨勢,新定位謀求新形象
某種意義上看,去年雙11“花旗小妹”的一夜狂歡可以視作是互聯(lián)網手機模式的最后一場燦爛。因為在這之后,2016年整個市場很快體現(xiàn)出了集體反彈高端的趨勢。低價高配犧牲利潤的做法在去年雙11那天迎來了高潮,也走到了盡頭。
2016年開啟高端市場第一炮的是華為的Mate8,而OPPO在市場之中穩(wěn)扎穩(wěn)打,推出了OPPO R9系列新機并取得了4天銷量破40萬的成績。vivo則是尋求進一步的價格上探空間,把曲面的xplay5直接定到了3000元以上的價位。除此之外,小米5也在試圖突破2000元的大關,小米、魅族這樣的互聯(lián)網廠商也是正在這種集體上探高端的局面中尋找新的突破,提升自身品牌形象。
智能手機的同質化競爭越來越嚴重,幾乎每一家廠商都在尋找自己的定位,企圖通過鮮明且明確的形象,在這種同質化競爭的格局之中,展現(xiàn)出自身的特色。今天的華為追求唯我獨尊的高端商務范兒。但OPPO則是與此不同,走的是年輕時尚的高品質路線,通過抓住用戶在快充和拍照上的核心需求,展現(xiàn)出產品自身的特色。vivo走的是雖然同樣是年輕路線,不過則是主打音樂這個點,吸引那些熱愛音樂的文藝青年。小米走過了發(fā)燒的六年,魅族在擺脫小眾文藝之后,也在尋求自身的新定位。對于小米和魅族這樣的互聯(lián)網品牌而言,重新尋求自身定位,確定品牌調性的傾向顯得更為明顯。
不管是重新定義自身形象還是搶灘高端市場,在這種競爭格局之中,產品品質和實際體驗都會成為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2016年以來,性價比提的越來越少,反而是質價比提的越來越多。用手機中國聯(lián)盟秘書長老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的話來說,“在這場參數(shù)價格戰(zhàn)中,大多數(shù)中國手機廠商并沒有得到好處,一部分部廠商雖然取得了銷量的增長,但是卻并沒有賺到錢,而且還透支了未來。而堅持品質和經營理念的華為、OPPO、vivo 卻成為了去年最賺錢的中國手機公司“。
其實,這也說明,體驗才是真正的第一生產力。體驗才是支撐品牌溢價和品牌形象的真正奠基石。
仍需聚焦殺手功能,技術成第一驅動力
支撐品牌溢價和品牌形象,其實真正最核心的部分還是核心技術。一方面,廠商需要在核心的功能上做到獨一無二,以此和其他廠商之間構建出差異化的特征,另一方面更需要在一些核心技術上做出競爭的壁壘,讓其他競爭對手無力搶奪自家的核心內容??梢哉f,在手機同質化日趨嚴重的今天,專利技術和殺手功能都是競爭日益加劇的環(huán)境之中必須要抓住的重點。
技術才是第一驅動力。從目前最成功的兩個案例來看,華為自家的麒麟處理器以及通信功能都是受到高端商務人士偏愛的點。OPPO則是通過多年在閃充層面的發(fā)力,讓“閃充”二字甚至成為了OPPO的代名詞,“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這句廣告語一時老幼皆知。超級VOOC閃充在今年的MWC2016上也是名噪一時。
按照中國政法法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的統(tǒng)計,OPPO截止2015年底在專利層面的布局包涵484件發(fā)明專利、767件實用新型專利和199件外觀設計專利,與手機行業(yè)相關的發(fā)明專利申請前十強中,OPPO首次超過華為位居第四。同樣不可忽視的則是小米,雖然創(chuàng)業(yè)短短6年,小米專利布局已經勾勒出了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的“小米家居”的藍圖。
此次小米Max的前期營銷過程之中,甚至曾有風聲說小米要搭載自家的處理器。華為、OPPO、小米這樣的廠商其實正在通過其專利技術,更加深刻的抓住用戶的心理需求,改善用戶體驗,滿足用戶在一些特定層面的滿足感和歸屬感。
當然,在專利層面的布局之中,聚焦殺手級別的功能顯得更是重要。因為反復在一個點上的長期深耕,很容易凸顯出一個廠商的自身特色,以此通過不斷的刺激用戶痛點來獲得用戶的認可和信賴。比如說華為在通信層面上就是無可比擬,OPPO在快充就是傲視群雄。
對于小米之類在專利布局上的后發(fā)廠商而言,這種聚焦痛點功能的專利策略可能比較值得學習。某種意義上看,聚焦痛點功能,強調專利技術的這種做法其實也是在給自家品牌形象添彩,為未來提高品牌溢價創(chuàng)造更多空間。
寫在最后:
今天的國產“新四大”已經殺入了馬拉松的后程。后半程的比賽之中,智能手機市場,越來越在回歸正常的市場競爭。過去的一些模式創(chuàng)新所帶來的邊際效應正在逐漸衰退,手機作為工業(yè)產品,其競爭格局最終還是在回歸研發(fā)、產品、渠道、銷售這些亙古不變的商業(yè)規(guī)律之中。在這種競爭格局之中,只有踏實、穩(wěn)重的廠商才能始終保持不敗之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