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會成為下一個蘋果嗎
4月10日,科技網站The Verge近日刊登了一篇題為《特斯拉不是下一個蘋果》的評論文章,作者是汽車行業(yè)分析師Edward Niedermeyer。作者認為,盡管特斯拉新款電動車Model 3預訂火爆,但這未必是一件好事,特斯拉應該專注于技術研發(fā),而不應該試圖成為另一個蘋果。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iyoush.com/article/201604/289435.htm下面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特斯拉3月31日在洛杉磯發(fā)布了新車Model 3,特斯拉這款入門級的電動汽車引發(fā)粉絲的熱情,7天時間就得到了32.5萬臺預訂訂單。
作 為一個硅谷公司,特斯拉的產品設計先進,其CEO伊隆·馬斯克的鮮明個性也使他的得到了喬布斯般的粉絲崇拜。人們很容易將特斯拉和蘋果進行比較,并認為特 斯拉會成為下一個像蘋果一樣的公司,其 Model S、 Model X和 Model 3的推出就像新款iPhone推出時一樣火熱。但是,汽車行業(yè)和消費電子業(yè)務有很大區(qū)別,而且特斯拉新款電動車的火熱并不能保證它的長久生存,更不用說它 也沒有蘋果那樣的盈利能力。
蘋果的成功源于通過精美的產品打造一個強大品牌的能力。迄今為止,特斯拉成功的關鍵和蘋果驚人地相似:它的 Model S和Model X型電動車設計出色,快如閃電,背后還得到獨特的零售渠道和專有(而且免費)的快速充電網絡的支持。在汽車市場上,特斯拉在外觀和感覺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如果要舉出最類似蘋果產品的汽車,人們幾乎肯定會選擇特斯拉。
但蘋果與包括特斯拉在內的汽車制造商有一個根本區(qū)別:蘋果的產品是“在加利 福尼亞州設計的”,絕大多數蘋果產品不是蘋果自己制造的,而是由富士康等公司代工的。這種模式之所以可能,部分原因是消費電子產品的制造相比現代汽車來說 比較簡單,還有一個原因是高品質電子產品制造在中國已經形成規(guī)模。雖然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的質量之間差別很大,但其質量的不同主要是由設計、 材料和軟件決定的,而不是由生產過程本身決定。
盡管設計和材料對于汽車的質量來說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汽車比任何電子產品都要復雜得多,汽 車裝配的重要性和難度也比電子產品高得多。在現代經濟中,汽車裝配是最艱難的質量挑戰(zhàn)。而且,汽車質量問題造成的后果業(yè)要嚴重得多,最嚴重時可以結束人的 生命。性感、高速的汽車可能會吸引公眾的注意,但對普通人來說更重要的是質量可靠性和安全性。
“不幸的是,這是特斯拉一貫不足的地方。 Model S在剛推出時受到了普遍贊譽,并因為其設計和性能而在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s)評分系統中獲得了"打破紀錄(breaking)"評級。但到了后來,Model S 的評級下降至“不推薦(not recommended)”,甚至被評為“最壞中最壞的(worst of the worst)”的二手車。特斯拉論壇充斥著各種關于質量和可靠性問題的抱怨,包括有缺陷的動力傳動系統、擋風玻璃開裂、漏水的天窗、出故障的門把手和無數 其他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影響到特斯拉Model X的推出。根據作為一個汽車網站的報告,在預訂了Model X的客戶中,估計有30%-40%的人最后沒有下實際訂單。許多人表示,他們更愿意等待一段時間,以確保他們得到一輛沒有質量可靠的汽車。
如 果特斯拉的質量問題導致Model X的預訂客戶中有三分之一沒有下實際訂單,它對Model 3的訂單的影響可能要大得多。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計劃到2020年將汽車總產量從2015年的5萬臺提升到50萬臺。這將大大增加Model 3出現質量缺陷的可能性。與擁有數輛豪車的有錢人相比,大眾市場的汽車消費者對自己的汽車的依耐性更大,因而對質量問題更敏感。
對于最近 排隊預訂特斯拉Model 3的客戶來說,他們的決定似乎比較簡單:特斯拉生產的豪華電動車令人滿意,所以它生產的經濟實惠型汽車一樣會令人滿意。但是,他們在發(fā)布會現場看到的汽車 是手工打造的原型。馬斯克表示,Model 3在開始投產時其設計會發(fā)生變化。關于Model 3的價格,人們只知道其入門價格為3.5萬美元,以及一個預計4.2萬美元的“平均選項組合”,除此之外特斯拉沒有公布更多信息。更糟糕的是,特斯拉新款 電動車歷來都會錯過發(fā)貨日期,其最終價格和預計價格葉會不同。
當特斯拉發(fā)布Model 3的真車時,——當它告訴用戶 Model 3的實際產量和交付日期時,預訂的客戶屆時將可以決定是否退回1000美元訂金。而且,等到 Model 3可以交貨時,那些樂意購買的客戶到時也許會手頭暫時缺錢,或者根本買不起。所以,到 Model 3投產時,其實際訂單也許會遠少于30萬。
在 經過大肆炒作之后,如果特斯拉最終不得不退回許多客戶的訂金,那也不是什么令人意外的事。2011款日產聆風(Nissan Leaf)電動車曾經頁得到海量訂單,日產公司投資56 億美元在世界各地大建工廠,聆風每年產量達到50萬輛。但在大約六年后,日產聆風的總銷量不到30萬輛,因為電動汽車的實際需求遠遠弱于預期。但是,日產 汽車每年的銷量達到近五百萬輛,這使它在出現了重大失誤之后仍然能夠生存下去。這一點是特斯拉比不上的。
誠然,電動車市場從那時以來已經 有所變化,但Model 3的成敗對特斯拉要重要得多。特斯拉 Model 3得到了大量客戶的預訂(這些客戶還沒有看過真車的樣子),這也許是好事,但也有可能帶來失望甚至災難。蘋果可以預售價格不菲的iphone手機,但這并 不意味著特斯拉(或其他任何汽車制造商)也可以。特斯拉已經證明它具有強大的炒作能力,但它還沒有顯示出可以大規(guī)模制造質量可靠的大眾版電動汽車的能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