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慶談虧損:投資必然消耗利潤
楊元慶喜歡用登山來形容聯想集團的發(fā)展,把登頂視為企業(yè)發(fā)展的唯一目標,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人感到厭倦和無趣,甚至會批評登山的付出,但在楊元慶的心目中,山就在那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iyoush.com/article/201604/289187.htm時間倒回2004年,12.5億美元并購而來的IBM PC業(yè)務,從IBM手中的虧損開始,經過整合之后利潤逐年快速增長,直到現在每年為聯想貢獻超過7億美元。在這期間,聯想集團股價從2.5港元左右上漲至最高13港元以上。
如今摩托羅拉移動業(yè)務整合步入關鍵期,因整合帶來的前三季度暫時虧損,卻在此時形成輿論漩渦,不期而至。
聯想PC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首破40%、達到從未有過的高度時,卻有跨界者選擇進入PC行業(yè)。很多人也在思考,作為行業(yè)老大,聯想會如何應對。
敢為人先的跨國并購、Think品牌重煥青春,曾經成就了聯想的蛻變,但當聯想再次揮動并購整合的魔棒,指向摩托羅拉移動業(yè)務,指向x86服務器業(yè)務,觀察家們卻紛紛認為,或許時過境遷,成功難以復制。
Lenovo和摩托羅拉手機業(yè)務在海外市場擴張?zhí)崴?,在巴西、印度、印尼等幾個人口大國新興市場占有率都達到前三,人們卻更加關注國內的手機市場紅海搏殺。
見慣了大風大浪的楊元慶,這一次感受到了互聯網時代洶涌而密集的輿論潮涌。但不論面對怎樣尖刻的質詢,他都始終在向外界傳遞一個最簡單、最篤定的事實:堅定的戰(zhàn)略執(zhí)行,就是對質疑最好的回應。
在移動終端迅速興起之前,聯想把PC終端做到了世界第一,并歷經了時間和市場的考驗,全球運營與本土化的產業(yè)鏈結合,Lenovo、ThinkPad雙品牌釋放出了強大的盈利能力。
這是聯想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而如何將這種能力更好、更完善的在智能終端和數據服務業(yè)務方面進行應用,也是楊元慶思考最多的問題。
“我們希望能夠將現在的戰(zhàn)略執(zhí)行到位,執(zhí)行好,如果順利我們會攀上另外一座高峰,成為全球的領先企業(yè)”。
3月18日,聯想宣布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組織架構調整。新的四大業(yè)務集團中,比起之前,數據中心業(yè)務和創(chuàng)投集團業(yè)務被更加突出;移動業(yè)務也通過設立聯席總裁,強調國內外市場的均衡發(fā)展,打下國內移動業(yè)務“攻堅戰(zhàn)”。
聯想的這一動作,向集團內外明確將擴大企業(yè)的多元化發(fā)展空間。在企業(yè)級市場,從簡單的硬件銷售模式,向一體化數據服務體系進行轉變;通過聯想創(chuàng)投集團的設立,更堅定的抓應用、內容等智能終端產業(yè)鏈的延伸機會。
多元化的信心,來源于楊元慶對自己企業(yè)核心能力與優(yōu)勢的判斷。不僅國內移動業(yè)務上要扭轉局勢,也要在數據業(yè)務為主的多元化業(yè)務方面快馬加鞭。在“攀登下一座高峰”之前,聯想已經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次大規(guī)模的隊伍集結。
MOTO風暴
如果把聯想6年來的首次預虧看作是一場風暴,那么摩托羅拉移動業(yè)務的整合無疑就是這場風暴核心的風眼。
2014年1月30日,聯想正式宣布了以29億美元的代價,從谷歌手中購買摩托羅拉移動,主要包括其3500名員工、品牌和商標,以及2000多項專利。
此前已經長期虧損的摩托羅拉移動,需要對自身的供應鏈條、員工體系進行徹底的調整,才能夠有效降低成本,扭虧為盈。這是聯想高層在做出收購決策之前,就已經非常明確的原則問題。
所有的轉型和重構,都要付出必要的代價。雖然在國際市場上,摩托羅拉“瘦死的駱駝比馬大”,MOTO品牌仍然占據不少的市場份額,但其美國本土高昂的員工工資和高風險的供應鏈體系,已經讓其較高的毛利率難以覆蓋成本。
2014年6月,曾經被寄予厚望的摩托羅拉美國德克薩斯州沃斯堡市工廠被關閉,最高峰時期的3800名員工,在關閉前夕剩下700人左右。
但值得注意的是,關閉這個工廠,是摩托羅拉移動業(yè)務被收購之前就已經做出的決策。彼時其管理層已經意識到,美國制造的成本,對于價格并不昂貴的終端設備來說,實屬太高。
半年多之后,摩托羅拉移動業(yè)務正式落戶武漢光谷生產基地,并在未來投入30億元進行物流、原材料等各類配套設施的完善。屆時,這個生產基地將升級為摩托羅拉終端設備全球產業(yè)園。
從離開中國,賣掉天津工廠,再到關閉美國工廠,回到中國武漢,生產基地的調整,是摩托羅拉移動尋求改變,聯想并購后進行重新整合的一個縮影。
與生產基地調整相同,人力方面的調整同樣可以控制住企業(yè)成本,但其所需要付出的代價顯然更高。
“員工的本土化策略,是早有預期的事情。但在美國,想要調整就必須要給錢,一個人多少美元。我們這一次人員的調整基本上都在美國,總共成本有6億-7億美元”。楊元慶告訴《英才》記者,僅此一項,就讓聯想付出了大筆的真金白銀,且這筆錢必須要付,沒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雖然在傳統的PC業(yè)務方面,聯想的市場占有率保持高位,仍然有較高利潤率,可以說是正宗的“現金奶牛”。但楊元慶必須要做的是,將這些利潤拿出來,貼補出去,讓摩托羅拉移動業(yè)務順利完成整合。
楊元慶多次將這種調整比喻成登山,要從一座山峰,爬到更高的山峰,中間根本沒有捷徑,所以必須從頂峰撤下來,去休整,去補給。如果運氣不好,還會在下山的過程中遭遇暴風雪。但只有在山下重新集結了隊伍,才能真正再次登頂成功。
所謂的“暴風雪”,指的是2015年拉丁美洲國家匯率對比美元大幅度貶值,而MOTO在全世界市場份額中,這個地區(qū)占到了50%以上。僅此一項就讓MOTO在市場份額并沒有出現下降的情況下,承受了20%-30%的利潤損失。
作為一名企業(yè)的經營者,楊元慶認為這種不可預知的風險,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成熟的企業(yè)都會去應對這種極端情況的出現,“這也不會成為我們不再堅定,失去自信的理由”
除去這些必然要經歷的“陣痛”,和幾乎無法規(guī)避的宏觀風險,摩托羅拉移動業(yè)務一年多以來的動作,所有的業(yè)務轉移、人員轉移,創(chuàng)新思維,都是在一個相對平穩(wěn)的狀態(tài)下不斷變化。
楊元慶相信,MOTO雖然曾經輝煌,但在新的時代必須按消費者的需求重設自己,這個品牌才能浴火重生,而聯想的戰(zhàn)略規(guī)劃,是其再登巔峰的必由之路。
移動終端“憋大招”
眾所周知,作為手機的發(fā)明者,此前摩托羅拉之所以從行業(yè)的第一軍團掉隊,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市場向智能手機轉變時沒有跟上腳步。
對此楊元慶也表示認同,他感到在摩托羅拉移動業(yè)務整合過程中,如何給MOTO品牌注入更強大的智能基因,是最大的挑戰(zhàn)之一。
另外一個關鍵的難點,在于摩托羅拉當時被谷歌收購之后,在全球范圍內收縮戰(zhàn)線,并一度退出了中國市場。這對于注重持續(xù)性的品牌建設事業(yè)來說,意味著更多的投入。
楊元慶也曾經在多個場合表示,所謂互聯網思維,最重要的就是用戶導向思維,以用戶價值為導向,驅動企業(yè)的技術創(chuàng)新和銷售創(chuàng)新。
為此,聯想原封保留了谷歌時期的Moto Maker用戶自訂制體系,將其平移到中國市場,以滿足用戶的個性化訂制需求,并在智能手表產品上同樣適配。
另外,楊元慶還告訴《英才》記者,聯想正在通過大數據,來分析用戶在使用中所遇到的問題,將他們的抱怨和期待改善的需求要點迅速收集,通過軟件、硬件的迭代加以完善。
也就是說,用戶的“吐槽”,聯想高層都能看到,并將按照用戶的反饋來重塑產品線。楊元慶透露,在2016年聯想也將以此思路為指導,推出新款機型。
接手移動業(yè)務之后,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移動業(yè)務集團聯席總裁陳旭東把產品上的研發(fā)和創(chuàng)新,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為此,他每個月都要召集各個國家地區(qū)的相關高層,進行創(chuàng)新頭腦風暴會,分析最新的技術和創(chuàng)新趨勢。
“MOTO的創(chuàng)新投入,相比國內所有企業(yè),可以說都是要更高的”,陳旭東告訴《英才》記者,包括曲面屏幕、5G相關技術、虛擬現實等方面的研究,實驗室中的研發(fā)、產品線上的研發(fā)各有一半。
雖然可能會因為長期、大量的科研投入而造成短期的業(yè)績下滑,但聯想仍在支持著摩托羅拉移動在美國1000多人的核心創(chuàng)新團隊,這是很多國內手機企業(yè)所無法做到的。
由于具備較強的國際化品牌認知度,以及各類創(chuàng)新資源的持續(xù)注入,聯想也希望能夠將MOTO逐漸打造為整個聯想智能終端的“旗艦”產品。
能夠讓摩托羅拉移動業(yè)務平穩(wěn)過渡,并在品牌、創(chuàng)新上不從市場上掉隊,陳旭東和他的團隊做了非常大的努力。相比IBM PC,摩托羅拉產品背后的產業(yè)鏈整合難度顯然更大。
“聯想對手機業(yè)務的整合把握度,和當年是完全不一樣的,整合PC的時候聯想電腦已經是行業(yè)老大,具備強大的行業(yè)把控力,但手機領域則沒有這么強”,陳旭東坦言。
在重構摩托羅拉移動業(yè)務的過程中,聯想自己的手機業(yè)務還要同時去學習摩托的運作,再把兩者好的做法結合起來,不斷完善業(yè)務模式,快速糾錯。
眾所周知,手機行業(yè)是一個節(jié)奏非常快的行業(yè),同時也具有更大的風險性。“如果押錯寶,損失非常大,比如說某臺手機賣不好,可能一點都賣不動”,陳旭東在過去的兩年之中,對整個體系的把控小心謹慎,產品上一直秉承著精品、創(chuàng)新兩個核心思路,徹底重構、理順之前,并未貿然大批推動新產品問世。
但隨著整合重塑接近尾聲,兩年來的積淀很快將有所表現,陳旭東笑稱這是“憋大招”,再過幾個月就會有“重磅”產品全球同步發(fā)售。
跨國企業(yè)的玩法
聯想集團兄弟企業(yè)、神州數碼董事局主席郭為曾經說過一句話:用現在的標準去比較從上世紀80年代走到今天的企業(yè),并不公平。
要求從80年代成長起來、已經進入成熟階段、并實現全球化運營的企業(yè),放棄自己積累多年的經驗與優(yōu)勢,而是以各類“互聯網新貴”企業(yè)的方式去運作,同樣不公平。
截至目前,聯想年營業(yè)收入463億美元左右,其中有70%營業(yè)收入來自海外,董事會成員來自7個國家,已經是一個跨國企業(yè)。聯想在國際上推進業(yè)務,發(fā)展PC和移動業(yè)務,有自己的思路和玩法。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這些更強調時尚、迭代速度、創(chuàng)新營銷的商品,新型企業(yè)、中小型企業(yè)做起來具有靈活優(yōu)勢和創(chuàng)新優(yōu)勢,但在聯想看來,這些固然重要,但并非全部。
“為什么說要做摩托羅拉移動業(yè)務的并購”,楊元慶解釋,中國的手機產業(yè),現在遇到的最大瓶頸就是專利。聯想內部測算,如果不去并購摩托羅拉移動,聯想要額外多交總收入20%以上的專利費用給第三方,這還不包括各類專利糾紛所帶來的糾紛、機會成本等。
另外,陳旭東告訴《英才》記者,MOTO與Lenovo市場互補性非常高,原來的產品線更多覆蓋中國、亞太、歐洲,MOTO的主要市場在美洲大陸,兩者組合可以完善集團產品的全球布局。
印度市場有相對嚴格的法律體系,國內缺乏專利的手機企業(yè)很難施展拳腳。但聯想則抓住印度移動互聯網快速發(fā)展的有利時機,大力拓展線上銷售渠道,短時間內將摩托羅拉手機做到了印度前三。
數據顯示,2014年,聯想品牌手機海外市場總銷售大漲126%,2015年繼續(xù)保持快速增長,在新興市場增速最快,其中印度市場份額9.6%,俄羅斯市場14%,巴西20%,均位列前茅。
“新興市場靠規(guī)模和供應鏈效率,可以短時間內取得一些突破,但成熟市場就更需要靠品牌和創(chuàng)新的產品”,楊元慶總結道。
這就是MOTO的相對優(yōu)勢,聯想可以依靠其多年積淀的品牌、創(chuàng)新的產品,去獲得更多成熟的市場份額,這部分市場正是全球手機市場真正的“利潤池”。
“在美國市場,一半以上的手機產品都是500美元以上的,這也是蘋果的核心利潤區(qū)”,陳旭東介紹,MOTO會更多將精力放在這類高端市場中去,雖然目前已經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但還是要完善銷售渠道的建設,繼續(xù)擴大。
2015年前三季度,摩托羅拉移動全球取得20億美元的營業(yè)額,超過了此前的預期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收入水平是以少數幾個品類達成的。
早前聯想在移動業(yè)務方面,以運營商為主導來發(fā)展業(yè)務,對手機品類要求比較多,且為了配合三個運營商的三種制式,產品格局不夠明晰,聯想移動業(yè)務的自主發(fā)展也受到束縛。
但隨著運營商對智能手機市場影響力的衰減,聯想已經開始加速調整產品線。在MOTO的品牌、創(chuàng)新優(yōu)勢基礎上,聯想移動業(yè)務開始制定“精品策略”,去驅動產品從中低端、多品類向中高端、少品類進行轉型,以拿下全球高端“利潤池”。
不懼怕任何競爭
也許是手機領域里,諾基亞從全球第一的高峰跌落的時間太短、太壯烈,因此有很人擔心,聯想會在PC領域遭遇類似的困境。
在過去幾年中,聯想高層看到過很多類似的擔憂,但PC市場上仍然并未出現顛覆性的新競爭者,即便是蘋果PC,也沒能挑戰(zhàn)掉聯想的優(yōu)勢,惠普、戴爾等老對手也仍在追趕聯想的腳步。
在PC這個競爭充分的成熟產業(yè)里,進進出出是常有的事情,但最近幾年里,實際上是出去的多,進來的少。十多年激烈的市場競爭,就像搏擊賽場上的“鐵籠戰(zhàn)”,想要最終留在舞臺上,就要擊敗所有鉆進籠子的對手。
在過去的十多年里,聯想做到了。
楊元慶告訴《英才》記者,最近所有的媒體都在追問他,手機廠商紛紛進入PC行業(yè),對聯想的筆記本會有影響嗎?
經過了十多年、全世界范圍內激烈的市場競爭,楊元慶認為聯想“絕對不怕競爭,也絕對不怕比較,也絕對不會輸給任何的競爭對手。”
他反而覺得,華為、小米都來,大家一起來做才更好。因為這樣能夠把更多的消費者從平板、智能手機的潮流上,吸引到PC端,讓更多人意識到,手機和平板不能滿足人們全部的生活和辦公所需。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中國區(qū)總裁童夫堯也預測,在2016年中國PC市場將會出現一定的反彈。他告訴《英才》記者,創(chuàng)業(yè)浪潮、傳統企業(yè)的互聯網改造,都會在商用PC領域產生一系列剛性需求;而消費方面,一系列新技術、新產品的商品化,都會反過來增加PC的銷量;再加上國家“自主可控”戰(zhàn)略的推進,都將讓消費市場突破目前所面臨的一些瓶頸。
IDC最新公布的、2015年第四季度全球PC市場調查報告顯示,聯想全球市場份額達到21.6%,這已經是其連續(xù)第十一個季度保持全球第一。
蘋果PC業(yè)務則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勢頭,以7.9%位列第五,相比還沒有發(fā)布產品的華為,和幾個多年的老對手,蘋果可能是聯想更需要積極面對的強勁對手。
在手機市場,蘋果在過去的幾年大受追捧,用16.4%的市場份額,占據了全行業(yè)95%以上的利潤,其手機產品的卓越表現,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蘋果PC的銷量。
楊元慶感慨,中國品牌還搶占不到這樣的成熟、高利潤市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真正創(chuàng)新的產品,以及在此之上形成的品牌溢價能力。
而在積極推動創(chuàng)新的同時,想保證領先的市場地位,聯想希望做到切實的經營用戶,取得現有用戶再次選擇的機會。楊元慶說,只有忠實度高的用戶,才會有比較高的重復購買率。而脫離這些用戶的實際需求,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為了保量而保量,或者是依靠低成本,都是無法長久的做法。
很多人都把PC行業(yè)視作一個增長越來越乏力的行業(yè),一直在萎縮中的行業(yè)數據,似乎也支撐了這樣的論調。但在聯想的判斷里,手機的增速也在下降,平板電腦同樣下滑,PC仍有很大的不可替代性,這個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之路,也遠沒有結束。
從最近的新產品來看,各種功能,設計都與三五年前有著天壤之別。時尚的設計理念,電池使用時間的提升,可拆卸、插拔的二合一形態(tài),還有觸控功能的優(yōu)化,都是整個行業(yè)仍處在不斷進化過程中的標志。
聯想也會一直探索PC、筆記本電腦的各種“新玩法”。“作為聯想來說,我相信很多中國企業(yè)也和我們一樣,有志向有所突破,所以,聯想會做好準備,力爭有所突破,推出更具創(chuàng)新,甚至革命性的產品”,楊元慶說。
不能舍棄的優(yōu)勢
楊元慶“以用戶為中心”的互聯網思維,被很多人認為是對移動互聯網熱潮的解讀,但實際上,這是他在2002年就已經明確的經營原則之一。
2002年之前,聯想的供應鏈體系是一個整體,所有的臺式機、筆記本、上下游產品的采購與行銷,都在一個平臺之上。
但隨著個人電腦用戶增多、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用戶個性化需求越來越大,管理層意識到,整個供應鏈體系、銷售渠道都應該隨著用戶的需求去變化。
因此當時聯想將以產品類別進行的部門劃分,進行了重新調整。代之以客戶群劃分部門,包括商用事業(yè)部、消費事業(yè)部,強調了服務客戶的意識。
“由于商用、消費兩類客戶采購特點不一樣,需要的產品也不一樣,這意味著對于不同的客戶,要分別采取不同的供應鏈模式和銷售模式。”聯想集團副總裁、主管移動業(yè)務供應鏈的劉德國介紹。
在當時的市場環(huán)境下,聯想的這一戰(zhàn)略保證了對不同用戶差異化需求的滿足,這是其他企業(yè)所難以做到的精細化管理。
當時個人電腦用戶并不多,也沒有現在便利的電商-物流體系。所以聯想明確了分銷制度為主,直銷為輔,建立遍布全國的銷售渠道,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了當時用戶對個人電腦的初期需求。
分銷為主的時代,聯想把商品賣給分銷商就可以,但隨著市場的變化,聯想必須更加直接的面對終端用戶,互聯網的發(fā)展,讓中間分銷環(huán)節(jié)的價值打了折扣。
最近幾年聯想大力拓展了線上銷售渠道,包括自身的聯想官網,和第三方電商平臺銷量上都有了不小的進展。3月2日聯想在京東舉行了“聯想超級品牌日”活動,一天時間,聯想全品類銷售額就相當于去年京東雙十一當天的3.68倍。
線上銷售的快速增長,滿足了追求快捷、便利部分客戶的需求。但同時,根據聯想內部的判斷,中國終端產品的線上銷售比例雖然快速增長,但目前的總體比例大概為20%-30%,仍有70%-80%的用戶在使用傳統的線下購買方式。
除聯想在PC領域的成功,手機方面,OPPO、VIVO為代表的一批企業(yè),絕大部分銷量來自線下,也因此獲得了極強的盈利能力。
目前很多專注于線上銷售的“互聯網企業(yè)”,也在積極補充線下銷售渠道。小米的店面在各級城市遍地開花,就連樂視也開始大量開店,并與運營商開展包銷合作。
楊元慶回憶,當年戴爾的直銷模式,對用戶特別是商業(yè)用戶有很強的吸引力,一度和后來的小米一樣風卷殘云,大有戰(zhàn)無不勝的勢頭。但認真研究了其商業(yè)模式之后,聯想并未像其他廠商一樣盲目跟進,而是明確繼續(xù)以建設分銷渠道為主。
如今,隨著市場環(huán)境的變化,聯想已經開始用線上、線下并重的方式,去經營自己的銷售渠道,同時滿足線上、線下購買偏好的用戶。
雖然一直在增強自己的線上端銷售能力,但楊元慶同時強調,全渠道的優(yōu)勢,龐大的分銷渠道體系,仍是聯想滿足用戶需求能力的體現,是不能舍棄的差異化競爭力。
童夫堯告訴記者, 在保持優(yōu)勢的基礎上,聯想也正在積極提升線下渠道的功能,將整個產品維護與服務體系嵌入至傳統門店中去。他將這稱之為“賦能”,轉變渠道單一的銷售功能,使之更具用戶影響力,黏住更多的用戶,并以此產生重復訂單。
“聯想從傳統的硬件廠商,轉變?yōu)樽龇?,做解決方案,這要求渠道的功能也是與時俱進的,競爭力不斷提升,才能在日后更好的生存下來。”
楊元慶坦承,對一個領先的品牌廠商來說,這種全渠道管理能力的挑戰(zhàn)是巨大的。但作為一個著眼點更高的全球型企業(yè)來說,“想要保持領先,哪個都少不了。”
堅持與專注
上任聯想集團CEO之后,楊元慶一直是個專注的管理者。
他幾乎將所有的心血和資源都傾注到PC上,心無旁騖,甚至為此舍棄了當時不能盈利的一些業(yè)務。
但在隨后的十年之間,他和聯想收到的回報,是把專注的PC做到世界第一,遍布全球的線上、線下營銷體系,并獲得每年穩(wěn)健增長的盈利能力。
當行業(yè)格局越發(fā)穩(wěn)固,聯想管理層也看到了尋找新盈利空間的必要。2012年,楊元慶宣布了“PC+”戰(zhàn)略,聯想將拓展相關硬件領域,還在PC的后臺設備、服務器、云服務領域同時開拓市場。
此后的聯想直到今天,一直在貫徹這個戰(zhàn)略的布局。除了智能終端布局之外,最關鍵的運作之一,即2014年買入IBM的x86服務器業(yè)務。
加入聯想集團之后,這部分業(yè)務受到了各類單位、企業(yè)、政府的高度認同。在信息安全受到空前重視、提倡國產化的大背景下,由國內企業(yè)控制的、性能比優(yōu)良,性價比非常高的服務器業(yè)務,釋放出在IBM時所未體現出來的能量。
聯想一躍成為中國企業(yè)級服務器市場的領軍者。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聯想企業(yè)級業(yè)務營業(yè)額為13億美元,位居行業(yè)第一,環(huán)比增長12%,同比增長8%,其中在中國市場的營業(yè)額實現了30%以上的增長幅度。
這樣的數字,可以說超過了所有人此前的判斷。聯想也在今年3月中旬的組織結構大調整中,將其提升至更高的高度,組建了數據中心業(yè)務集團。
隨著企業(yè)級業(yè)務的拆分和更名,聯想將把更多的資源傾斜到包括企業(yè)級業(yè)務在內的數據服務業(yè)務中去。童夫堯告訴《英才》記者,“這意味著我們賣的不僅是x86服務器,而是以x86服務器等業(yè)務為基礎,去為客戶提供一整套的數據云服務體系。”
根據聯想的測算,這部分業(yè)務有每年兩位數的增長速度,市場前景非常可觀。
“PC+”的產業(yè)鏈延伸,給聯想帶來了業(yè)務發(fā)展方面的擴展空間。楊元慶相信,在PC產品上足夠堅實的基礎和領先地位,可以讓聯想做產業(yè)鏈延伸業(yè)務時,有更大的成功把握。
與聯想類似,蘋果的硬件產品也在遭遇增長瓶頸,但同時其2015年三季度第一次公布了來自服務板塊的收入,占總營收的10%??梢钥吹?,硬件產品銷售之后,廠商與客戶的聯系并非就此終結,背后仍有很大的服務市場可以發(fā)掘。
并購x86服務器業(yè)務兩年來的成功,讓楊元慶看到了企業(yè)業(yè)務的機遇,他告訴《英才》記者,在云服務的技術架構設備方面,聯想成為全球領先企業(yè),也是聯想要攀登的另一座山峰。
從企業(yè)業(yè)務的核心競爭力角度看,聯想可能還需要不斷地完善,在服務器之外,更需要配置存儲、網絡、軟件、服務等業(yè)務和資產。但楊元慶已經做好準備,把基礎打好,因為“未來還會有非常大的空間”。
接觸過楊元慶的人,都把他看作是一個認真、嚴謹務實的人。對于戰(zhàn)略目標的堅持與專注,沒有幾個企業(yè)家比他做的更好。
2001年,楊元慶下定決心專注PC,用了十年時間,將這門生意做到全球,拿到第一,就算中間錯過其他機會,也在所不惜;
2012年,“PC+”戰(zhàn)略制定以來,他又是用最堅定的方式,去并購與整合,遭到短期利潤受損也不為所動,按部就班推進。
楊元慶喜歡用登山來形容聯想集團的發(fā)展,把登頂視為企業(yè)發(fā)展的唯一目標,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人感到厭倦和無趣,甚至會批評登山的付出,但在楊元慶的心中,山就在那里。
獨家高端領袖訪談
要投資就必然消耗利潤
虧損的實質是什么
《英才》:怎樣看待聯想目前所面臨的一些問題?
楊元慶:我們現在戰(zhàn)略方向是明確的,在移動終端,或者是將來更廣泛范圍的智能終端,包括IOT,包括智能家庭,還有云服務的設備,云技術架構的設備。要發(fā)展這些新的業(yè)務,必然要消耗資源,必須要投資。投資就要消耗我現在從核心業(yè)務上賺取的利潤。
現在PC是我們一個很賺錢的業(yè)務,我們不但是全球第一,而且我們盈利都是在5個百分點以上。所以今天我要是不發(fā)展新的業(yè)務,我的業(yè)績報表比現在要漂亮得多。
《英才》:對于摩托羅拉移動的整合,聯想做出了哪些努力?
楊元慶:并購摩托羅拉移動業(yè)務也好,并購IBM x86服務器業(yè)務也好,在并購的過程中,你必須要整合,必須要消化它,而消化就要消耗能量。MOTO過去不賺錢,我得有個計劃能夠把它扭虧為盈,這個計劃我在買它之前就有的。我知道它的毛利比較高,但是成本太高,所以我得把它成本給砍下來。
成本怎么砍?我得把高成本國家的支出方面,做一些替換,把這些功能建在中國低成本的地方,這些是早有預期的事情。而在美國,這就需要給錢,這次基本上花費在6—7億美元,造成了我們去年自然年度三季度的虧損。
大家得看到,這個虧損的實質是什么。這個虧損,是我們下山再爬山的必經路徑,跳不過的,是有預期的。
我們也希望媒體、市場、公眾,能夠跟我們一起正確地解讀我們這樣的情況。所以,我們現在,都是按部就班地在軌道上執(zhí)行我們的戰(zhàn)略。
《英才》:目前來看,整合摩托羅拉移動最大的困難點在哪兒?
楊元慶:一個當然是MOTO在功能手機向智能手機轉變的過程,它的產品要從跟隨走到再重新領先的位置,需要花一段的時間精力來調。當然,現在我們還是比較有信心的。今年開始,產品線就會大大地得到加強。
另外,摩托羅拉移動當年被谷歌買了以后,收縮撤出了很多市場,包括像中國,這使得品牌受損。其實要再重建品牌,一是靠產品,二要靠市場投入,這也是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中國品牌搶占不到的市場
《英才》:聯想在未來是否會更多的精品化?
楊元慶:聯想智能手機發(fā)展的初期,是有這樣的一個形成,因為那個時候,我們是運營商為主導的。而且那個時候在中國是三個運營商三種制式,所以產品更多不是我們來定義,而是由運營商在定義,在主導,我們其實是一個配合,這個其實變成了一種束縛。
實際上中國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包括現在,很大程度都對山寨文化持寬容的態(tài)度。因為大家更多強調的是價廉物美。這樣的結果不是驅動了物美,而是驅動了價廉。所以我們將來應該更多地考慮,怎樣驅動產品從中低端走向中高端,讓我們的產品有更多原創(chuàng)的創(chuàng)新,而不是去拷貝。
《英才》:蘋果移動終端一家壟斷了行業(yè)95%的利潤,你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楊元慶:它的利潤,其實很多都是來自于高端的用戶、成熟市場。那個地方是利潤水池的大多數。現在來看,中國的品牌還搶占不到那個市場。要強占那個市場,一定要有創(chuàng)新的產品,有好的品牌溢價才能夠做得到。
所以,在這方面,我們中國的企業(yè)的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作為聯想來說,我相信也有很多的中國企業(yè)跟我們一樣,有這個志向。
《英才》:聯想現在通過哪些方式來完善用戶需求?
楊元慶:我們現在是齊頭并進,比如說產品開發(fā)端,更多地了解客戶,通過大數據來了解客戶使用我們的產品中所遇到的問題,他們的抱怨,他們期待的改善。這些方面我們都可以很迅速地收集到,有些可以通過軟件快速迭代來實現,有些涉及到硬件,在下一代產品中,我們會予以改善。同時我們更加注重網絡互動,目前我自己的微博也已經有了1000多萬的粉絲,這都是挖掘客戶需求的途徑。
《英才》:你現在最希望自己做好的事情是什么?
楊元慶:那當然是把我們現在的戰(zhàn)略執(zhí)行到位,執(zhí)行好。如果能夠順利,我們應該會攀上另外一個高峰,也就是在智能終端領域,我們成為全球的領先企業(yè)。
這不是好事嗎?
《英才》:在PC領域,最近談的最多的就是華為進軍行PC。
楊元慶:這個行業(yè)進進出出是常有的事情。其實現在是出得多,進得少。所以,聯想從來不懼怕競爭。PC從來都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我們就是在競爭中,一步步地從中國的默默無名到中國第一,亞太第一,然后做到今天全球的第一。所以我們還能怕多進來一個競爭對手嗎?
而且多進來一個競爭對手,反倒是對行業(yè)有好處??赡苓^去一段時間,大家更多地關注手機、移動產品上,現在反過來,大家更加關注PC,這不是好事嗎?所以他們進來很好,華為、小米都來更好,大家一起來做。但另外一句話就是,我們絕不怕競爭,絕不怕比較,也絕不會輸給任何競爭對手。
《英才》:你覺得在PC這塊還有什么新的創(chuàng)新和玩法嗎?
楊元慶:我覺得創(chuàng)新遠沒有結束,遠無止境。要拿今天的PC和三年以前的PC對比,恐怕是天壤之別,今天你根本不會想用三年以前的產品了。輕、薄、設計的時尚,電池的使用時間長,永遠在線等這些特性,都是三年以前根本都沒有的;觸控的方式,二合一的形態(tài),這些都是現在新出來的,這就是創(chuàng)新。
《英才》:企業(yè)級業(yè)務現在比較火,聯想對此有哪些判斷?
楊元慶:應該說我們起步挺晚的。但現在我覺得這塊業(yè)務也是比較健康吧。尤其現在在中國發(fā)展得比較好,市場增長比較快,我們卡上點了。
但要從核心競爭力的角度去看,我們遠遠不夠,因為把企業(yè)業(yè)務要做好,光有服務器還不行,還要有存儲,要有網絡,要有軟件,相關的合作伙伴等。在這些方面,我們有的是發(fā)展空間,但是我們現在首先要把基礎打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