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式心電信號采集電路設計
摘要:針對便攜式心電采集電路體積小、性能高的要求,以AD620和TL064為核心設計出由前置放大電路、無源高通濾波、二階低通濾波、陷波器和二級放大電路等組成的采集電路。前置放大電路的設計和參數(shù)的選擇抑制了噪聲,省去了通常采集電路中右腿驅動的部分;通過對二階濾波和陷波器的參數(shù)選擇和調試,得到較理想的濾波效果。A/D轉換是利用FPGA設計控制模塊來實現(xiàn)的,其他存儲、顯示模塊可以集中在FPGA上,增加了便攜設備的集中度。實驗和仿真結果表明,在簡單電路和參數(shù)下能夠得到對50 Hz頻率衰減幾乎為0,在1 000 Hz時衰減-40 dB,幅度放大1 000倍的心電信號。
關鍵詞:心電信號;信號采集;電路設計;FPGA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問題引起人們高度重視,尤其是對心臟疾病方面,因而從醫(yī)院大型設備到便攜式儀器,甚至各種遠程診斷設備,都有飛躍發(fā)展,而所有心電設備的基礎都是精確采集到心電信號。在大型設備中,對采集電路的性能要求嚴格,因此電路設計復雜,體積較大。在便攜式設備中,對采集電路要求性能和體積的統(tǒng)一。因此在便攜式自動心電診斷系統(tǒng)的項目背景下,設計出便攜式心電信號的采
集電路。
1 心電圖產(chǎn)生機理
在人體內(nèi),竇房結發(fā)出一次興奮,按一定途徑和時程,依次傳向心房和心室,引起整個心臟興奮。因此,每個心動周期中,心臟各個部分興奮過程中出現(xiàn)的生物電變化的方向、途徑、次序和時間都有一定規(guī)律。這種生物電變化通過心臟周圍的導電組織和體液反映到身體表面上,使身體各部位在每一心動周期中也都發(fā)生有規(guī)律的生物電變化,即心電位。若把測量電極放置在人體表面的一定部位,記錄處心臟電位變化曲線,即常規(guī)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簡稱ECG)。
2 系統(tǒng)結構
便攜式心電監(jiān)護儀的目標是具備自動診斷心臟疾病的功能,同時便于家庭和旅行使用。這里主要給出便攜式心臟疾病自動診斷設備的前端部分,即信號采集和處理部分。心電信號的采集主要由放大、濾波等模擬電路完成。心電信號在FPGA控制下,實現(xiàn)信號的數(shù)字化,以便后續(xù)進一步處理和存儲,系統(tǒng)整體結構如圖l所示。
3 采集心電信號
3.1 心電信號的特點
正常心電信號的幅值范圍為10 V~4 mV,典型值為1 mV。頻率范圍在0.05~100 Hz,而90%的頻譜能量集中在0.25~35 Hz之間。在檢測微弱的心電信號時還要注意到噪聲的抑制。這些噪聲主要有皮膚與電極接觸的極化電壓、其他生理信號的混入、電子器件的噪聲、無線電波和工頻干擾等。
根據(jù)心電信號非常微弱的特點,采集心電信號的前置放大電路需要具備高輸入阻抗、高共模抑制比、放大器低噪聲和低漂移等方面性能。
綜合考慮以上要求,這里選用放大器為AD620。AD620的輸入阻抗為10GΩ,增益為10時的共模抑制比為100dB,最大溫度漂移O.6μV/℃。從AD620的參數(shù)指標上看,適用于心電的前置放大電路。
3.2 導聯(lián)系統(tǒng)
從人體體表采集心電時,首先要考慮2個問題:一是電極的放置位置。二是電極與放大器連接形式。臨床上為了統(tǒng)一和便于比較所獲得的心電波形,對測定ECG的電極位置和與放大器的連接方式都做了統(tǒng)一規(guī)定,稱為心電圖的導聯(lián)系統(tǒng),常稱導聯(lián)。廣泛認可的國際標準十二導聯(lián),分別為I、Ⅱ、Ⅲ、aVR、aVL、aVF、V1~V6。其中I、Ⅱ、Ⅲ導聯(lián)為雙極導聯(lián),其余為單極導聯(lián)。I、Ⅱ、Ⅲ導聯(lián)又稱肢體導聯(lián),拾取左右臂和左腿的任兩者之間的電位差,所以是雙極導聯(lián)。雙極導聯(lián)不反映單電極的電位變化。單極導聯(lián)是一端接參考電極,另一端接探查電極,反映心臟局部電位變化。V1~V6便是一端接參考電極,一端的探查電極放在胸部的6個位置。aVR、aVL、aVF稱為加壓肢體導聯(lián),是改變參考電極端,使信號幅度增加一倍的肢體導聯(lián)。
3.3 一級放大
心電信號一級放大器選用AD620,它在輸入阻抗、共模抑制比、低噪低漂移上具有出色的性能。另外,AD620采用差分放大,能夠有效地抑制噪聲。一級放大倍數(shù)不宜太大,因為在采集信號時可能產(chǎn)生電位波動和極化電壓及其他噪聲,給后續(xù)電路處理噪聲帶來不便,建議在7~lO倍。電路連接如圖2所示,另外,AD620的REF引腳接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