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專訪:武書連談中國哪些大學發(fā)展最快?
專訪武書連:中國哪些大學發(fā)展最快?
在2007中國大學排行榜行將發(fā)布之際,我們訪問了《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組長武書連先生。下面是本次采訪的內容。
一、中國大學有可能連續(xù)10年繼續(xù)上演清華、北大、浙大的三國演義
記者:從02年開始,大學排行榜的前三位就被清華、北大、浙大三所高校牢牢占據,您認為這種局面什么時候才會被打破,其他高校和清華、北大最大的差距在哪里?
武書連:應該是從2000年開始。2000年以前,中國大學的前3名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其中有兩年南京大學獲得第2,浙江大學排第4名。2000年以后到現在,清華、北大、浙大已經連續(xù)8年雄居前3名,其中2001年浙江大學第2名。就綜合實力而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是中國名副其實的超級強校,連續(xù)8年以無可爭議的優(yōu)勢穩(wěn)定地占據中國大學前3名。這一優(yōu)勢在五年之內很難發(fā)生改變,最多是北京大學與浙江大學換一個位置。去年我曾預計上海交通大學可能打破這一局面,但其前提是上海交大要保持前10年的發(fā)展速度,而這是相當困難的?,F在,我們以SCI、EI論文數量為例,觀察國內哪些大學有可能打破清華北大浙大牢牢占據前三名的狀態(tài)。
首先我們列出2005年我國大學(不含港臺)以第1作者在SCI源期刊上發(fā)表論文數量在1000篇以上的大學名單(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發(fā)表的論文未統(tǒng)計在清華大學內,以下同)。在中國,沒有1000篇以上的SCI論文不可能進入前三名。見表1。
表1:2005年在SCI源期刊上以第1作者發(fā)表論文1000篇以上的大學名單
(資料來源:武書連根據各大學在SCI源期刊上發(fā)表的論文數量整理)
從上表可以看出,對清華北大浙大構成威脅的,只有上海交通大學一所學校。其他學校至少落后北大400篇?,F在,我們再把2005年的EI論文也計算進去,其中已經刪除了EI與SCI重復的論文。不過在本評價系統(tǒng)中,EI論文每篇1.5分,為SCI論文得分的一半,因此我們把兩篇EI論文折合為一篇SCI論文。這樣我們得到了2005年折合SCI論文在2000篇以上的大學名單。見表2。
同時,我們把2000到2005年連續(xù)6年獲得國家級獎數量在50項以上的大學名單也列出來。見表3。
表2:2005年在SCI、EI源期刊上以第1作者發(fā)表的論文數折合SCI論文2000篇以上的大學名單
?。ㄙY料來源:武書連根據各大學在SCI源期刊上發(fā)表的論文數量整理。注:兩篇EI論文折合一篇SCI論文)
表3:2000到2005年獲得國家級獎數量在50項以上的大學名單
?。ㄙY料來源:武書連根據各大學2000到2005年獲得國家級獎數量整理)
從表2、表3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有實力對清華北大浙大等三個超級強校構成挑戰(zhàn)的,也只有上海交通大學一所。您問道清華北大浙大占居前3名的局面什么時候才會打破?我的回答是:如果上海交大保持前10年的發(fā)展速度,三五年內有希望。如果上海交大的發(fā)展速度下降,那么中國大學就可能連續(xù)10年繼續(xù)上演清華、北大、浙大的三國演義。南京大學如果能在近期得到實質性的發(fā)展,有機會參加中國大學前4名的爭奪戰(zhàn)。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如果能得到更好的地理位置,也有實力爭奪前4名。其他學校在前4名的爭奪中已經出局。
三個超級強校的名次也不是永遠不變的。您從表1、表2兩個表中應該明白無誤地看到,浙江大學2005年折合SCI論文共3708篇,遠超出北京大學的2076篇,更接近于清華大學的3835篇。實際上,從上一年度開始,中國大學自然科學領域的排名已經是:第1名清華大學、第2名浙江大學、第3名北京大學。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超越北大、清華曾經是不可想象的的。國內許多大學敢于談論何時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甚至公開定下時間表,但是不敢談論何時超過并非世界一流的清華北大。可是近幾年來,事情發(fā)生了變化,以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為代表的江南名校,在經過一系列的辦學指標的評估之后,不再認為北大清華是不可超越的了,甚至隨時準備超越清華北大。浙江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的SCI、EI論文之和,已經超過了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的SCI、EI論文之和。當然論文的數量與論文的質量不是同一個概念,北京大學SCI論文數量雖然比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少,但是論文被引次數卻明顯高于浙大、上海交大。提高論文質量、提高論文的被引率,是浙江大學進入前兩名、上海交通大學進入前三名的重要條件。
你問道“其他高校和清華、北大最大的差距在哪里?”如果其他高校是指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這類研究1型大學,回答是沒有本質的差別。如果提前10年給這些大學與清華北大相同的政策,那么今天排在第一第二的還說不定是哪所大學呢。
二、中國最近四年發(fā)展最快的123所大學名單
記者:您從事大學評價十多年了,在您看來,最近幾年中國哪些大學發(fā)展得最快?您比較看好哪些大學?
武書連: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中國的高等教育正處于一個高速發(fā)展的階段,絕大多數大學自己與自己比都在進步。我只能從大學評價的角度、從發(fā)展趨勢上簡單地談一談個人的看法。我所說的發(fā)展趨勢是指與2003年相比,在中國大學前100名中,2007年排名至少提高10%(不含因合并提高的名次)且發(fā)展前景比較清晰的大學;以及100名以后的大學與2003年相比,2007年排名至少提高15%的大學。
1、在前20名中,不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這3個難以撼動的超級強校,我比較看好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我認為,上海交通大學和南京大學具備經過進一步發(fā)展,最后與清華北大浙大平起平坐的實力。據我觀察,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數年前已經把超越清華北大列入發(fā)展日程,南京大學的魄力好像小一些,不過,在本評價中,南京大學曾在1998年、1999年連續(xù)兩年獲得過第2名。
2、在第21~50名中,我比較看好廈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重慶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湖南大學、鄭州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農業(yè)大學、暨南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
3、在第51~100名中,我比較看好中國海洋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山西大學、河海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山東農業(yè)大學、燕山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南方醫(yī)科大學、河南大學、江南大學、浙江工業(yè)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北京林業(yè)大學。
4、在第101~200名中,我比較看好以下22所大學,這些大學與2003年相比,2007年排名至少提了15%(不含因合并提高的名次):
安徽師范大學、西安理工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四川農業(yè)大學、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沈陽藥科大學、浙江工商大學、煙臺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青島科技大學、重慶醫(yī)科大學、湖南農業(yè)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蘭州理工大學、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河南理工大學、中央財經大學、萊陽農學院、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5、在200名以后的大學中,我比較看好以下68所大學(漢語拼音排序),這些大學與2003年相比,2007年排名至少提高了15%(不含因合并提高的名次):
安徽理工大學、安陽師范學院、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長春師范學院、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大連民族學院、德州學院、杭州師范學院、河北工程大學、黑龍江工程學院、黑龍江科技學院、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湖南工業(yè)大學、湖南理工學院、湖南商學院、湖州師范學院、華東交通大學、華東政法學院、淮陰工學院、惠州學院、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吉首大學、嘉興學院、蘭州交通大學、蘭州商學院、廊坊師范學院、臨沂師范學院、洛陽師范學院、南京工程學院、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南陽師范學院、攀枝花學院、山東建筑大學、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山西大同大學、商丘師范學院、上海體育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音樂學院、上海中醫(yī)藥大學、紹興文理學院、沈陽音樂學院、石家莊鐵道學院、四川外語學院、天津財經大學、天津科技大學、天津外國語學院、天津中醫(yī)藥大學、溫州大學、溫州醫(yī)學院、武漢科技學院、西北民族大學、宜春學院、漳州師范學院、浙江科技學院、浙江理工大學、浙江林學院、浙江萬里學院、浙江中醫(yī)藥大學、中國計量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原工學院、重慶工學院、重慶交通大學、重慶郵電大學。
三、浙江理工大學一篇NATURE或SCIENCE論文100萬獎金
記者:在十多年的大學評價研究中,中國的大學給您留下了哪些比較深刻的印象?
武書連:我是1991年開始大學評價的,這么多年,大學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東西太多了,但是印象最深刻的卻不是高樓大廈,也不是實驗設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學的人才爭奪戰(zhàn)。以清華大學為例。十幾年前的1991年,清華大學基本上是一所工科大學。幾乎沒有理科和文科。今天,清華大學的理科列全國大學第5名,A+級,有143個博導;文科列全國大學第5名,A++級,有163個博導?,F在清華大學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從工科大學向綜合大學的轉型。我所關心的并不是清華大學如何轉型,而是清華文科賴以發(fā)達的163個博導是怎么來的,理科賴以發(fā)展的143多個博導是怎么來的。要知道清華過去是沒有文科和理科的,這300多名博導肯定大部分都不是本校的畢業(yè)生,而是從校外人才爭奪中引進的。文科引進163個博導,相當于引進了一所中等規(guī)模文科大學師資的精華,理科引進143個博導,相當于引進了一所中等規(guī)模理科大學師資的精華。
清華如此,其他著名大學例如北大、浙大、上交、南大亦如此。最近幾年,我到東南幾個沿海省份的大學作學術交流時,無時不感到人才爭奪的激烈。去年年底,我去浙江理工大學講學,象浙江理工這類排名在200名以后的大學是很難進入我的視野的。但是這所學校對杰出人才的獎勵標準著實吸引人。在浙江理工大學,以浙江理工大學為第1作者單位在英國NATURE或美國SCIENCE上發(fā)表一篇論文,獎金100萬元;以浙江理工大學為第二作者單位在英國NATURE或美國SCIENCE上發(fā)表一篇論文,獎金50萬元。以浙江理工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獎金280萬元(資料來源:浙理工科[2005]4號 關于印發(fā)《浙江理工大學科學研究獎勵暫行辦法》等六個文件的通知)。當時我就想,有這樣好的吸引人才的政策,何愁人才不來,何愁學校不盛。
所以說,十幾年來,中國大學給以我最深刻印象的,就是人才爭奪戰(zhàn)。人才爭奪戰(zhàn)中的勝者,一定是大學評價中的勝者。
四、當模仿成為中國科技的主流時,中國不可能出現世界一流大學
記者:去年北大被一家名為泰晤士的英國單位評為亞洲高校第一,引起輿論一片嘩然,您曾經說北大不但難稱世界一流,甚至距離亞洲一流都還有一定差距,那么在國內被國人奉為神圣殿堂的清華和北大與世界一流大學的根本差距是什么?怎樣才能縮短這種差距?要多少年才能成為世界一流大學?
武書連:我沒有講過北大距離亞洲一流還有一定差距。只講過30年內,任何一份將北京大學或者清華大學排在亞洲第一的大學排行榜都不值得評論。
關于清華北大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記者幾乎年年都問,我也年年都講。我講的中心思想是,世界一流大學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建立在很高的國民平均素質基礎上的。清華北大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就是中國國民平均素質與發(fā)達國家國民平均素質的差距。因此,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不要幻想中國會在短時間內出現世界一流大學。
目前在中國,模仿已經成為科技發(fā)展的主流。以汽車業(yè)為例,德國“奧迪”插上一面紅旗,就變成了“紅旗”轎車;之后美國“林肯”也插上了一面紅旗,也變成了“紅旗”轎車;現在日本“皇冠”又插上了一面紅旗,又變成了“紅旗”轎車。當模仿成為中國各行各業(yè)科技發(fā)展的主流時,中國是不可能出現世界一流大學的。
五、當我國的社會環(huán)境適合于大師級人物的成長時,中國的大學就一定能產生出眾多的杰出人才。
記者:去年11月20日,溫總理對六位教育家講:“杰出人才,絕不是一般人才,而是大師級人才。學生在增多,學校規(guī)模也在擴大,但是如何培養(yǎng)更多的杰出人才?這是我非常焦慮的一個問題?!蹦趺纯创袊拇髮W培養(yǎng)不出大師級人才?
武書連:對于溫總理的焦慮,我們非常理解。對于為什么中國的大學培養(yǎng)不出大師級的人物這個提問,恐怕任何一個大學教授都清清楚楚地知道答案。我相信,假以時日,當我國的社會環(huán)境適合于大師級人物的成長時,中國的大學就一定能產生出眾多的杰出人才。
六、為什么有些大學校名后面要加括號?
記者:在剛剛發(fā)布的2007中國大學排行榜中,出現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這樣的校名,看著挺別扭。請問校名后面為什么要加括號?怎么才能去掉括號?
武書連:我看著也別扭。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是由中國地質大學一分為二產生的。中國地質大學原名北京地質學院,創(chuàng)建于1952年。“文革”中大部分遷出北京,少部分未遷出。1975年主校區(qū)定址武漢,1987年改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在武漢、北京兩地辦學,分別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在武漢和北京兩個校區(qū)之上設中國地質大學總部,對外稱中國地質大學。2005年3月,教育部撤銷中國地質大學總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兩個校名從此浮出水面。
兩所大學之所以寧愿加括號也不改校名,主要原因是雙方都不愿意丟掉中國地質大學這個有著良好社會聲譽的校名。但是加括號給考生報考大學、本校對外交流等確實帶來一些麻煩,要用不少時間去解釋,只能暫時,不能長久。解決的方法也很簡單,抽簽決定哪所大學用中國地質大學的校名,另一所大學可在保留中國字頭的前提下,另選一個校名。當有更好的校名出現的時候,原校名就不那么值得留戀了,北京地質學院不就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了嗎?其實“地質”這兩個字對考生并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記者:最后問一個問題:07年大學排行榜剛剛出爐,與06年大學排行榜相比,其中的最大不同在什么地方?
武書連:指標體系沒有變化,人才培養(yǎng)的指標權重也沒有變化。有變化的是科研成果的得分,2007年更注重科研成果的質量。
變化情況如下:
1、國家三大獎的一等獎每項得分由160分提高到320分,二等獎由每項80分提高到160分。2、SCI、CSCD、CSSCI、SCD論文每被引用一次由2.5分提高到3分。3、SCI論文由每篇3.8分降為3分、EI論文由每篇2.5分降為1.5分。4、發(fā)明專利授權由每項15分降低到10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