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工程師分享:接地方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iyoush.com/article/185474.htm
較通用型的接地方法
這個標題用了個“較”字,是有原因的,因為通用的接地方法根本不存在,這只是個基礎(chǔ)的模型,真正使用中的時候,還需要結(jié)合實際情況靈活變通處理,就像語言,同樣一句話“你討厭”,用不同語氣講出的時候,傳遞的信息可是千差萬別。 基本思路是,在設計上,把安全保護地、工作數(shù)字地、工作模擬地、工作功率地、雷擊浪涌地、屏蔽地先確保各自獨立的單獨連接,最后在系統(tǒng)聯(lián)調(diào)的時候,再根據(jù)各地之間要解決的問題,即根據(jù)接地的目的,將這幾個地按照下列的之間的聯(lián)接方式處理下,連接方式包括:
a地——地間黃綠導線直聯(lián)
這種接法最好理解,就是簡單的使兩個地可靠的低阻抗導通。但切記,此種接法僅限于中低頻信號電路地之間的接法。因為這類導線上有一定的走線電感和走線電阻,對高頻波動地電流,在電感作用下,電纜起到的是大阻抗的作用,相當于低頻接地,高頻下大阻抗接地了,基本不能實現(xiàn)高頻下的可靠導通。
b地——地間寬扁平電纜直聯(lián)
扁平電纜主要是解決上面導線直聯(lián)不能解決的問題,靜電測試工作臺的接地電纜不用直線就是這個道理,它在高頻下可以實現(xiàn)地阻抗對地導通。
c地——地間大電阻連接
大電阻的特點是一旦電阻兩端出現(xiàn)壓差,就會產(chǎn)生很弱的導通電流,把地線上電荷瀉放掉之后,最終實現(xiàn)兩端的壓差=0V,這個特點在希望電荷瀉放,但又不希望快速瀉放的時候,會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生產(chǎn)工作現(xiàn)場的防靜電臺墊,導通電阻一般是106-109歐,就是這個目的。防靜電臺墊相當于是工作電路板的地與保護大地間的大電阻。 c地——地間電容連接 電容的特性是直流截止,交流導通,對希望實現(xiàn)這類功能的場合可以考慮采取此方法。比如一個開關(guān)電源供電的產(chǎn)品,外殼和保護接地連接,里面的電路板上的地有雜亂波動干擾,但又無處瀉放的話,在24V、12V、5V等的直流電源地與保護接地間跨接大電容,波動可以被瀉放掉,但直流成分能保證是較穩(wěn)的;注意,這種情況下,保護地和外殼地的穩(wěn)定不能保證的話,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歐。
d地——地間磁珠連接
在這里,磁珠的特性需要明確一下,很多工程師經(jīng)常把磁珠與電感劃等號,這是根本性錯誤。磁珠等同于一個隨頻率變化的電阻,它表現(xiàn)的是電阻特性,是耗損性質(zhì)的;電感則是儲能性質(zhì)的,相當于銷峰填谷。所以跨接磁珠的地之間一般是有快速小電流波動的狀態(tài),因為磁珠會飽和,電流太大了,它消耗不了。一般用在弱信號的地——地之間。
e地——地間電感連接
電感具有抑制電路狀態(tài)變化的特性,通過電感的連接,可以銷峰填谷,對于有較大電流波動的地——地,跨接電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f地——地間小電阻連接
小電阻要解決的問題是增加了一個阻尼,阻礙地電流快速變化的過沖,在電流變化時候,使沖擊電流上升沿變緩,相當于晶振輸出端、總線輸出端為減少過沖振鈴的匹配電阻。
安全地、防雷擊浪涌接地的接法
因為雷擊浪涌、安全地的電流一般會遠大于信號電流對人的危害,這兩個接地建議分別單獨接到大地,在真正的大地處單點相接,尤其是防雷擊接地。
這篇文章耗時大約月余,各種思路一直盤旋于心,卻有無從做起,在我的身上,也印證了接地這個問題與我們的關(guān)系,最熟悉又最陌生,最簡單又最復雜,最易上路又最難達到終點。希望通過粗淺的總結(jié),為我們浮在云里霧端的接地設計提供一個落地的云梯,使接地的設計真正能接到地氣上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