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學將加快半導體技術發(fā)展
透過結(jié)合生物學與電子學的兩種不同電子流,可望為更精巧高效的處理器帶來突破性進展。為了實現(xiàn)這項創(chuàng)造混合“生物-半導體”系統(tǒng)從而推動先進資通訊技術進展的目標,美國半導體研究機構(gòu)SemiconductorResearchCorp.(SRC)日前于北卡羅萊納州三角研究園(ResearchTrianglePark)發(fā)布一項名為“半導體合成生物學”(SemiconductorSyntheticBiology;SemiSynBio或SSB)的計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iyoush.com/article/184711.htm這項計劃將由SRC旗下三大研究計劃之一的GlobalResearchCollaboration(GRC)贊助,在最初的階段將為美國多所大學的研究人員們提供三年225萬美元的研究基金。參與該計劃的幾所大學包括麻省理工學院(MIT)、耶魯大學(YaleUniversity)、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InstituteofTechnology)、楊百翰大學(BrighamYoungUniversity)、麻州大學(UniversityofMassachusetts)以及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ofWashington)。
“SemiSynBio計劃將促成電子學與生物化學的結(jié)合,”MIT教授RahulSarpeshkar表示:“半導體是有關電子在線路中的長程運動,而生物化學則涉及化學反應中電子在分子間的短程運動。所以當半導體技術進展至完全微縮后,業(yè)界就必須處理化學相關問題,而這正是活性細胞最能發(fā)揮效用之處。”
該計劃的目標將探索分子級附屬晶片制造過程,采用來自生物學的技術實現(xiàn)次奈米級設計特色。例如,DNA將作為引導奈米級晶片特性進行自組裝的模板材料──這也是目前所用的替代方案。透過以DNA編碼奈米級材料,使其可自動移植到程式碼匹配的區(qū)域。該計劃預計在2024年底時就能用以大幅改善晶片良率,顯著降低缺陷以實現(xiàn)更先進的晶片。
5nm線寬的導電金屬半導體互連可使用DNA模板引導其自組裝。
“目前在定向自組裝方面已有一些相關研究了,使用大量的分子即可建立模式,但使用DNA則是一種更先進復雜的方式,”SRC執(zhí)行副總裁SteveHillenius指出。
該研究的第二個領域是所謂的“細胞形態(tài)(cytomorphic)-半導體電路設計”,包括近期對于細胞生物學的了解,以及新式的超低功耗微晶片架構(gòu)等。從活細胞中化學電路與資訊處理技術的極高能效作業(yè)中獲得啟示,將有助于建立創(chuàng)新的cytomorphic電路,以新的生物啟發(fā)途徑創(chuàng)建更高效率、混合訊號、類比/數(shù)位電路設計。
“這項計劃的主要目標之一在于打造出能耗較目前更低100-1,000倍的處理器,”SRCGRC跨學科研究總監(jiān)VictorZhimov表示。
生物-電子傳感器
研究的第三個領域?qū)⑻剿餍碌纳镫娮觽鞲衅?、致動器,以及整合生物材料的來源,包括重新設計使其整合至CMOS晶片的活細胞,以制作出具有更高靈敏度與低功耗作業(yè)的混合生物半導體。
利用活細胞可實現(xiàn)更靈敏與更低功耗的生物-電子感測器。
“在這方面,我們的目標是將活細胞整合于半導體晶片上,使其得以相互搭配運作──讓活細胞的作用像電腦一樣”,Zhimov說,“細胞是已經(jīng)像是強大的電腦了,但僅用于實現(xiàn)各自目標,我們的變化將改變其DNA使其得以為我們進行運算,以及作為連至外部電路的雙向通訊鏈路。”
截至目前為止,SRC將為SemiSynBio計劃提供所有的資金,但Hillenius表示也將取得其他資金來源,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