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振及其封裝
晶體振蕩器也分為無源晶振和有源晶振兩種類型。無源晶振與有源晶振的英文名稱不同,無源晶振為crystal(晶體),而有源晶振則叫做oscillator(振蕩器)。無源晶振是有2個引腳的無極性元件,需要借助于時鐘電路才能產(chǎn)生振蕩信號,自身無法振蕩起來,所以“無源晶振”這個說法并不準(zhǔn)確;有源晶振有4只引腳,是一個完整的振蕩器,其中除了石英晶體外,還有晶體管和阻容元件,因此體積較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iyoush.com/article/175479.htm有源晶振引腳識別:有個點(diǎn)標(biāo)記的為1腳,按逆時針(管腳向下)分別為2、3、4。
有源晶振通常的用法:一腳懸空,二腳接地,三腳接輸出,四腳接電壓。
有源晶振不需要DSP的內(nèi)部振蕩器,信號質(zhì)量好,比較穩(wěn)定,而且連接方式相對簡單(主要是做好電源濾波,通常使用一個電容和電感構(gòu)成的PI型濾波網(wǎng)絡(luò),輸出端用一個小阻值的電阻過濾信號即可),不需要復(fù)雜的配置電路。相對于無源晶體,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號電平是固定的,需要選擇好合適輸出電平,靈活性較差,而且價格高。
石英晶振封裝一般分為插件(Dip)和貼片(SMD)。
插件中又分為HC-49U、HC-33U、HC-49S、全尺寸(長方體)、半尺寸(正方體)、音叉型(圓柱狀晶振)。HC-49U一般稱49U,有些采購俗稱“高型”,而HC-49S一般稱49S,俗稱“矮型”,音叉型(圓柱狀晶振)按照體積分可以分為φ3*10、φ3*9、φ3*8、φ2*6、φ1*5、、φ1*4等。貼片型是按尺寸大小和腳位來分類:例如7050(7.0*5.0)、6035(6.0*3.5)、5032(5.0*3.2)、3225(3.2*2.5)、2025(2.0*2.5)等。腳位有4pin和2pin之分。所謂全尺寸的,又稱長方形或者14pin,半尺寸的又稱正方形或者8pin。不過要注意的是,這里的14pin和8pin都是指振蕩器內(nèi)部核心IC的腳位數(shù),振蕩器本身是4pin。
而從不同的應(yīng)用層面來分,有源晶振又可分為普通晶振(OSC)、溫補(bǔ)晶振(TCXO)、壓控晶振(VCXO)壓控晶振恒溫晶振(OCXO)等。
晶振相關(guān)文章:晶振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