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對戰(zhàn)ARM:跨傳統決戰(zhàn)移動領域
一直以來,由于X86架構有著更高性能、更快速度、能應用于更多技術等優(yōu)勢,所以英特爾在計算領域占據統治地位。相比而言,盡管ARM架構的計算能力較弱,但由其成本低、功耗低的特點,無疑已然成為通信領域的主流架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iyoush.com/article/145115.htm近幾年,英特爾與ARM在計算與通信領域各行其道。但由于移動設備的需求激增,英特爾與ARM都蠢蠢欲動,意圖跨越傳統的界限,決戰(zhàn)移動領域。2012年10月,ARM一改以往作風,推出兩款64位處理器,高調進軍并期望重新定義服務器市場,從而達到終結英特爾在服務器市場“一家獨大”的局面。而英特爾亦順勢進入移動市場,期望將PC服務器領域的成功移植到移動市場,直接挑戰(zhàn)ARM的統治地位。
本文將會為您詳細介紹英特爾與ARM之間的“馬拉松比賽”,為您深入闡述英特爾 VS ARM:跨越傳統“戰(zhàn)場”,進軍移動領域的精彩對戰(zhàn)。
英特爾再度進軍移動領域
早在2006年,英特爾就曾試圖搶占移動市場,后由于未能在性能和功耗問題上到達最終平衡導致放棄功耗而選擇高性能優(yōu)勢而最后放棄,并將虧損幾十億美元的手機芯片部門出售給 Marvell。隨著看到近年來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增長迅猛所帶來的巨大發(fā)展?jié)摿?,英特爾?010年8月 31日宣布以14億美元收購英飛凌的手機芯片業(yè)務,再度踏足移動領域。
這一次不再是試探,而是以無以倫比的決心和氣魄,制定詳細的路線圖和規(guī)劃,并將在PC領域大獲全勝的商業(yè)模式移植到移動市場,實現“PC+移動”的全面統治。今年年初,英特爾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公布了移動產品演進圖,欲3年內發(fā)展三代產品,從32nm到22nm到2014年的14nm處理器架構,接近當前10nm的理論極限值。
英特爾依靠技術的進步來降低功耗,同時依靠充足的現金流、超強的性能、領先的制造工藝和過去的合作伙伴,還有立足硅谷的區(qū)位優(yōu)勢,意圖打垮ARM這個從英國劍橋“蠻荒之地”過來的對手。然而其功耗問題始終被ARM抓住不放,ARM在英特爾大舉進軍移動市場的同時,以低功耗為賣點進入了英特爾占據90%份額的服務器市場。
ARM迂回包抄,深探服務器市場
在2012年11月30日深圳舉行的ARM年度技術研討會上,ARM企業(yè)應用市場經理邵薇演講稱,ARM要“重新定義服務器產業(yè)鏈的價值分配”。邵薇暗指英特爾占據了服務器領域過多的利潤,并指出ARM將聯合芯片設計、軟件供應、系統集成等領域的合作廠商,共同分享服務器市場價值。
2012年10月31日,ARM在北京推出ARM v8架構的64位Cortex-A50系列處理器Cortex-A57與Cortex-A53,這兩款產品將大幅提升性能同時減少尺寸,并將在2014年大批量上市。AMD、惠普、戴爾等廠商已經開展了基于ARM架構的服務器項目。
邵薇承認ARM計算能力相對英特爾較弱,同時指出一些公司例如騰訊、Facebook,更看重服務器的存儲和成本,這將是ARM的突破口。中國服務器市場將是非常好的機會,例如騰訊CTO熊明華在演講中透露,微信每個月在服務器上的花費達1億元。鑒于微信對存儲的要求超過計算能力,如果有較低成本的替代產品,無疑會產生很強的吸引力。ARM已經將手深入到了英特爾的后院。
未來移動領域是雙方的主戰(zhàn)場
ARM目前在PC領域的份額仍然很低,然而主動出擊對性能要求更高的服務器市場,在筆者看來,原因一是是服務器對低功耗也有很高需求;二是合作伙伴的努力開拓;三是隨著智能手機的爆發(fā),數據流量急速增長,對服務器需求也增長;四是服務器市場較高的利潤。但是對于英特爾來說,移動領域才是主戰(zhàn)場。平板電腦正在迅速侵占PC的市場份額。ARM中國區(qū)總裁吳雄昂表示,市場上95%平板電腦基于ARM架構,到2013年,平板電腦將會取代上網本和PC,出貨量將會超過筆記本電腦。多家行業(yè)分析機構也預測平板電腦將會迅猛增長。
移動市場的巨大潛力固然令英特爾艷羨不已,ARM的咄咄逼人更是令其寢食難安。居安不思危,敗亡之道。英特爾必將在移動領域全力出擊,一是以攻代守,更重要的是,在PC產業(yè)增長乏力的情形下,尋找一條提升業(yè)績的康莊大道。ARM欲以移動替代PC,英特爾則將主戰(zhàn)場帶到了移動領域。
雙方在移動領域的差異化優(yōu)勢
在移動領域,ARM陣營擁有絕對的實力。起初,ARM微處理器憑借低成本、低功耗優(yōu)勢成功打入手機市場,并花了10年時間,成為手機芯片領域幕后的霸主。此外,2010年蘋果iPad采用ARM的架構,使ARM幾乎獨霸平板電腦處理器市場。
ARM CEO沃倫·伊斯特認為定義處理器性能增長趨勢的摩爾定律已經變得無足輕重。摩根大通分析師ChristopherDanely表示,相對ARM,英特爾 Medfield芯片成本高25%左右,而耗電量是對手的1.3倍,并且在安卓平臺上必須為X86架構優(yōu)化軟件;下一代22nm技術或許能夠大幅解決耗能 問題,但競爭對手的芯片也會同期改進。據ARM CEO沃倫·伊斯特透露,目前ARM產業(yè)合作伙伴已經超過300家。而1年前還只有約250家,ARM陣營仍然在繼續(xù)壯大,占據著移動市場超過95%的市場份額。
當然英特爾的實力不容小覷。相比ARM只做處理器設計,英特爾是真正的巨無霸,執(zhí)掌芯片產業(yè)之牛耳。2011年英特爾銷售額達540億美元,純利潤139億美元,而ARM營收不到8億美元,不及英特爾凈利潤的一個零頭。英特爾所面對的,是以ARM為核心的遍及全產業(yè)的松散聯盟。所要做的,是分化瓦解聯盟,將ARM陣營的合作伙伴爭取過來,在移動領域,形成以英特爾為核心的生態(tài)系統。
英特爾為此奮斗不止。2012年11月21日,英特爾在深圳舉辦了首屆移動互聯技術峰會。此次峰會的召開表明英特爾對移動領域的重視以及爭取“世界手機之都”深圳移動產業(yè)鏈的高姿態(tài)。峰會上英特爾展示了強大的處理性能,并強調功耗已經不是問題,并在峰會現場作了演示。
iSuppli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顧顧文軍表示,英特爾擁有全球最先進的工藝,在14nm和10nm這兩個技術的推出時間上,英特爾很有可能遠遠領先純代工企業(yè),可以利用比競爭對手先進的工藝來彌補自己架構在功耗上的影響。
編輯點評
iSuppli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顧文軍表示,在移動互聯時代,英特爾一定要取得成功。而取得成功,其商業(yè)模式必須改變。ARM分享利潤的商業(yè)模式,使在自身規(guī)模較小的情形下,構建了一個統治移動產業(yè)的強大生態(tài)系統。
英特爾意圖通過改進工藝技術并不斷優(yōu)化處理器結構來降低功耗,而ARM攜手合作伙伴努力提升處理器性能。此外,臺積電近日表示,20nm SoC將于年底試產,明年11月還將試產16nm FinFET制程。雙方都在試圖達到性能與功耗的完美組合,是ARM逆襲PC,還是英特爾通吃全產業(yè),未來幾年雙方將展開激烈的競爭。
物聯網時代帷幕適才拉開,移動互聯所帶來的新一輪激戰(zhàn)亦無可避免。英特爾繼續(xù)對戰(zhàn)ARM,雙方又將如何在智能系統領域開展差異化競爭?誰將從中獲益更多?有待進一步考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