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子信息領域技術戰(zhàn)略地圖(二)存儲記憶體子領域
一、日本存儲記憶體技術戰(zhàn)略地圖制定背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iyoush.com/article/117890.htm日本推出存儲記憶體技術戰(zhàn)略是基于這樣一種背景之下:一方面隨著INTERNET逐步向高速化發(fā)展,大容量視頻圖像傳輸?shù)男枨笠苍谠黾?,相應的大容量存儲器成為必要設備。另一方面消費電子設備,如數(shù)碼相機、媒體播放器、手機等的多功能化、小型化的發(fā)展趨勢,使得這些設備所需的存儲記憶體也朝著大容量、低耗電的方向發(fā)展,已出現(xiàn)了能存儲幾十倍容量的服務器和移動設備。此外電子設備的瞬時啟動和更長的工作時間也是未來的熱點需求。因此存儲記憶體技術是高效的信息處理不可欠缺的技術之一。
日本在存儲體記憶技術領域的研發(fā)是圍繞大容量、高速化、節(jié)能三方面展開的。這也是這次存儲記憶體技術戰(zhàn)略的重要思考。目前已有的研究項目如下:
在存儲領域內,磁性存儲與光學存儲是重點,兩者都已提高存儲密度為目的。在“促進高先進電子技術開發(fā)項目”(1996~2001年)中,研發(fā)垂直磁性記錄方式,以提高硬盤存儲密度。“納米光控的開發(fā)”(1998~2002年)中部分研究成果,已經(jīng)應用在藍光光盤系統(tǒng)的開發(fā)中。
在內存方面,過去重點是磁阻內存(MRAM)研究,而現(xiàn)在重點是“自旋內存”,在“自旋電子學非易失性性能項目”中,利用電子的自轉,將全新的原理應用到內存技術當中,推進著自旋內存的研發(fā)。
在未來內存技術方面,重點是納米槽內存,對應的項目是從2007年開始的納米電子學的研發(fā)項目。
在綠色節(jié)能方面,從2008年開始了“綠色IT計劃”,著手低耗電硬盤等技術研發(fā)。
二、日本存儲記憶體技術戰(zhàn)略地圖研究領域
1、存儲記憶體設備
項目
|
研發(fā)技術
|
主要的性能目的
|
磁性存儲
(HDD)
|
媒介技術(模式媒介、熱輔助對應媒介)
|
大容量、節(jié)能
|
記錄頭技術(熱輔助技術、微型加工技術)
|
大容量、節(jié)能
|
|
再生頭技術(TMR、CPP-GMR、自旋電子學應用)
|
大容量、節(jié)能
|
|
光學存儲
|
高數(shù)據(jù)運送加速技術(并行處理)
|
節(jié)能
|
比特微型化技術(超級鏡片、SIL)
|
大容量、節(jié)能
|
|
三維記錄技術(全息圖、2光子吸收)
|
大容量、節(jié)能
|
|
FLASH
(NAND型、NOR型)
|
低縱橫比單元(納米點、TANOS)
|
大容量
|
多值化技術(低單元間干擾、鐵電體門絕緣膜)
|
大容量
|
|
多層化技術(3D、BiCS)
|
大容量
|
|
FeRAM
|
新存儲單元構成技術(鏈型、1T型、三維電容)
|
大容量
|
材料技術(新鐵電材料)
|
大容量
|
|
MRAM
|
大容量化技術(磁感應型、自旋注入型、垂直磁化型)
|
大容量
|
高速讀取技術(高功率、材料)
|
高速化
|
|
寫入技術(倒自旋注入、磁壁移動)
|
高速化、節(jié)能
|
|
存儲單元構成技術(高速、多層次、多值、交叉點、邏輯回路)
|
大容量、高速化
|
|
PRAM
|
材料技術(新型相變材料 )
|
大容量、高速化
|
多值技術
|
大容量
|
|
3維(3D )
|
大容量
|
項目
|
研發(fā)技術
|
主要的性能目的
|
ReRAM
|
大容量化技術
|
大容量
|
材料技術
|
大容量
|
|
機構解明
|
大容量
|
|
PMC-RAM
(原子開關、納米橋內存等)
|
重寫數(shù)增加技術
|
節(jié)能
|
低耗電技術
|
節(jié)能
|
|
卡片型全息圖內存
|
波導型(材料、構造、記錄方式)
|
大容量
|
體積記錄型(材料、構造、記錄方式)
|
大容量
|
|
MEMS探針內存
|
拓撲記錄法
|
大容量
|
鐵電/鐵磁系統(tǒng)
|
大容量
|
|
磁壁移動固體內存
|
自旋電子學技術
|
大容量
|
高集成化技術
|
大容量
|
|
有機內存
|
材料技術
|
節(jié)能
|
分子內存
|
大容量技術、低耗電技術
|
大容量、節(jié)能
|
納米管內存
|
微型處理器技術
|
大容量、高速化
|
評論